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常青·杭州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域建设“嵌入式”老年学校
【上城区委老干部局】
全域建设“嵌入式”老年学校
2023年初,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建设百个“家门口老年大学”,破解“一席难求”问题,强调要坚持开放办学、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和延伸办学。上城区委老干部局以小营街道为试点,本着就近就便、社会化的思路,不断完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老年教育从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投入,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机构多主体合力共建转变,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辐射社区,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服务。
全域盘活资源,实现教学阵地服务最大化。
街道依托上城区首个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基层教学点——姚园寺巷社区幸福邻里坊,链接“小营红巷”内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等5个党史教学教育阵地,链接12个社区老年大学,以“嵌入式”的打造方式,构建起“一核心五场馆十二点位”全域覆盖的“教学粮仓”。
创新打造以离退休干部服务自治为核心的“志愿时”教学共建模式。各支教学团队义务向街道老年大学,提供场馆维护和教学推广等志愿服务内容,获得相应“志愿时”,用于换取相关的场地和设备使用权、或邀请讲师授课等额外服务,以此激发社区老年教学团队实现自我服务、共建共享的内在动力。目前,共培育志愿者371名,每年积累“志愿时”超1500小时,成为小营教学活动中心运营管理的重要力量。
全域凝聚力量,实现教学活动成果最大化。
充分发挥街道老年大学现有专职工作人员作用,以“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培育优秀教学骨干、创建优秀特色品牌”的“三优”理念为原则,推动基层教学建设。
深度挖掘辖区非遗传承人,组建非遗老年教学团队,其中油纸伞制作技艺、金属锻打技艺作为第五批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离退休干部非遗课程之一。不断培养和挖掘特色教学团队,邀请市区专家进行业务能力指导培训,成功培育金秋艺术团、火棒操文体艺术队等13支离退休干部精品文体团队。
全域激发活力,实现教学品牌影响最大化。
街道遴选34名离退休干部讲师组建老年大学“草根师资库”,不定期进社区、进邻里坊、进老年大学开展宣讲,同时依托“金钱巷学习小组”等离退休干部自发组织的学习型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营街道目前共有民间兴趣团队40余个、学习型团队30多个,涵盖养生保健、文化娱乐、家庭园艺、琴棋书画、传统手工等多个种类,在营造地区学习氛围、引领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在培育、扶持这些民间组织方面投入力量,帮助其规划目标,完善举措,落实保障,促进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