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6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质量 优化服务
为银发消费创造健康环境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陈雨虹
伴随着老年新消费场景的出现,老年消费比例逐渐增大,随之引发的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引导老年消费者安全、科学、理性消费,防范消费陷阱?我们请教了相关行业专家和律师。
加强消费教育
提高风险意识
前段时间,央视频道《焦点访谈》曝光“医美直播带货”行为,涉嫌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同时,还揭露一些直播平台除了违规推销,还刻意误导和欺诈消费者,使用没有相关资质的医疗器械、兜售一些没有相关资质的医美产品。这则消息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进一步加强医美行业监管。浙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浙江省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会长、省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医师分会会长赵启明表示,近几年,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不断打出监管政策组合拳,开展打击和治理非法医疗美容的专项行动,协会也紧密配合卫健部门开展系列规范行业发展的工作。
赵启明告诉记者,浙江省医疗美容机构有1400余家,占全国十分之一,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的是频发的行业乱象,老年求美者也不能幸免。“老年人要增强消费辨别力,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官方评星评级认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消费。”赵启明提醒。他表示,求美者越来越注重医美的安全性,品质医美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看来,老年消费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弱,使老年人在消费时,相比年轻人更多了一份风险因此,更需要加强老年人的消费教育,提高他们的消费知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商家和服务提供者也应优化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消费体验。
银发消费蓝海可见 创造健康消费环境
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老人上当受骗,花了天价买一大堆毫无作用的保健品的新闻。
“老年人消费陷阱,主要体现在免费承诺难兑现。”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侯二朋律师认为,不法商家给出各种各样优惠措施,看似便宜,实则常常无法兑现承诺。
如何应对?首先,要树立正确而理性的消费观,量入为出,抵制诱惑,提高警惕,不轻信“专家”,谨慎购买非必需品。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索取保存消费凭证,以备维权之用。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向消协投诉和举报,或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区分一般食品与保健食品。有些产品自称为“保健品”,其实就是一般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而商家的宣传让人误以为该产品为保健食品。国家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或备案管理。只有经过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方可使用“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应考虑食用保健食品的必要性,应征询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建议。
他还提醒,老年人外出旅游需提前做功课,要谨慎对待预付式旅游。针对一些旅行社预存旅游费享折扣、送礼品等宣传,一定要谨慎参与,要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出行需求、目的地及旅行社信誉等因素,避免财产损失。报团旅游一定要签订合同,详细了解路程远近、交通工具、食宿标准、景点情况、自费项目等,综合判断旅游费用。不要被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所诱惑导致权益受损。此外,提醒老年消费者,尽量不要参加扫码购物活动,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或者让他人操作手机领取奖品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受损。
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激发这一潜力,让他们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徐佳增认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
他认为,首先,全社会要营造出尊老爱老优老的环境氛围。无论是乘公交、地铁,还是游公园、风景区,都应确保老年人在消费和服务上享受到优价、优先、优待。必须坚决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防止他们受到欺诈和误导。为此,各类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消费产品,尤其是营养品和保健品。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老年人的权益。
此外,应当鼓励商家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购物服务。例如,可以在社区内举办市集活动,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挑选到心仪产品。同时,提供上门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助浴、助洁、送餐等,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贴心关怀。
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朱有根也认为,只有完善法律法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建立有效投诉和维权渠道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提升老年朋友的消费环境和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