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因人而异 因症施补

营养专家提倡天然食补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本报记者 戴虹红

  采访中,我们发现,保健品一直是老年人消费重点,“上了年纪就要补补补,为了补,我买了各种保健品。”“我看邻居在吃保健品,我也要吃。”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科学挑选保健品?怎么正确理解“药补不如食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营养师金薇薇为大家细细道来。

  准确定义营养素和保健食品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选择食用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金薇薇说,“但是否需要营养补充剂要把握一些原则。”

  首先是满足营养需求,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平衡膳食原则,能够满足充足营养,维持良好身体健康状况的,并不推荐额外补充。其次,确定自己膳食是否满足营养需要,需经过膳食、营养状况指标和体征等来评估。

  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呈下降趋势,对于某些营养素的需求开始增加。而且,不少老年人是慢性疾病多发人群或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评估、诊断和营养治疗。营养素的补充剂量,应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过量补充不一定增加健康益处,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增加疾病风险。

  在我国,营养素补充剂作为保健食品来管理,在符合保健食品要求的营养素补充剂产品标签上必须有保健食品特殊标志“小蓝帽”,这是保健食品的唯一“身份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它是否为官方注册批准或备案的产品。

  与营养素密不可分的是保健食品,金薇薇强调,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6740-2014)》,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它适用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但因为关于“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有些广告中称有保健作用的床垫、器械等,实非保健品。

  可以“补”但别“补过头”

  金薇薇介绍,保健食品可分功能类别保健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前者具有保健功能,含有特定功效成分,适用于需要改善或调节某种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降血糖等27类。营养素补充剂则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包括单一营养素补充剂和复合的营养素补充剂。其中,单一营养素补充剂主要是指含有单一原料的维生素或矿物质(如钙、铁、锌、硒等)的保健食品;复合的营养素补充剂是数种维生素、矿物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保健食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老年人尤其要补充钙、维生素D、铁这几类营养成分。从预防骨质疏松的角度讲,老年人首先要保证钙的摄入,成人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应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每天摄入牛奶300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常吃大豆制品,每天吃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加以补充。不过,钙不是多多益善,因为钙摄入过量,会导致便秘,甚至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还会出现阻碍其他矿物质吸收风险,而且会降低吸收率。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延缓骨质疏松、改善肌肉衰减,主要由皮肤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特别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日照不足容易出现相关症状。天然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其中三文鱼、奶酪、蛋黄、香菇、奶和猪肉等较多,但含量仍然很少,很难单靠饮食满足身体所需。如果因客观条件造成日晒条件不足,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此外,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对铁的吸收率降低。如果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遵医嘱服用铁剂。同时日常注重动物肝脏、动物全血及蓄禽肉类的摄入。通常日常饮食不会摄入过量的铁,但某些补铁食品容易引起铁过量。大量补铁会引起便秘、恶心、呕吐或腹泻,严重还可引起急性铁中毒和慢性铁中毒。

  提倡食补和“天然补”

  “有些老年人身体情况特殊,所以需要通过由外而内地补,但我们建议一般老年人还是应该有意识地从膳食中充足获取各种营养。”金薇薇坦诚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她给出不同的膳食指南。

  65-79岁的老年人,应该食用丰富的食物品种,充足的动物性食物,还应常吃大豆制品。鼓励与家人、亲友共同进餐,就餐时心情愉悦也很重要,这有利于保持良好食欲,还能帮助消化吸引食物中的营养。这一年龄段的老人自理能力较高,身体尚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多多“蹦跶”,有利于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根据各自情况定期体检,请专业医生测评营养状况,查漏补缺。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要更讲究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如少食多餐。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和奶豆,适量蔬菜配水果。同时要关注营养丢失,定期进行营养筛查评估,适度借助“外力”补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虽然年纪大了,但能坚持的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做一些益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