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15版:浙里养俱乐部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在人生最养生

  春节前回老家,我抽暇拜望了一位老寿星——103岁的郑关贵老人。

  我和老人的小儿子迪元刚从溪边下车,迪元发现他爹正好拄着拐杖走出来,便叫住了老人。老人停住脚步,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儿子,一顶棉绒帽盖住了满头鹤发,壮实的身板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特别挺拔。

  在大红的寿幢下,我们围坐八仙桌旁,聊起了关于长寿与养生的话题。

  郑老伯从1958年开始当生产队长,熟悉当年农村情况的人都知道,生产队长通常是最吃苦耐劳的人,不仅农活要样样精通,而且要干在前、作表率。连续20多年当生产队长,足见老人威望高、人品好、能力强。

  老人身体素质超常,一辈子没生过什么病,到八十来岁才出现血压偏高,但也没怎么用药。“一直到现在,连药丸怎么吞服都不知道,一辈子也没打过针。”迪元说。

  老人长寿,可能首先要归功于先天赋予的长寿基因。迪元说,老人兄弟姐妹四人,其兄活到89岁,大姐二姐都是九十多岁去世。老人母亲活到82岁,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高寿。

  老人当年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力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桃溪兴建东弄、百丈泄两个水库,最累的活就是抬石块,他五十来岁的人要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才能配对,抬两三百公斤重的大石块不在话下。“直到八九十岁,他还能挑满担谷。”迪元说。

  “大力士”或许也有家族基因。陶村郑氏家族清末出过一个武举人,臂力过人,武功高强,而今郑氏老宅中还陈列着一柄武举人耍过的大刀。老人清楚记得这把大刀60公斤重,放在旗杆屋的大门背后。

  和许多农村老人一样,郑老伯日常生活坚持自理,百岁之年还能到田头地角转转,摘菜、买肉,自己烧火做饭。

  “三天两瓶五加皮,加两瓶脾酒,一天一包香烟,每餐必吃肉,酒后一小碗米饭,从不忌口。”2021年,老人百岁寿辰之际,迪元在微信群发的这段话令人对这位老寿星顿生敬仰之情,其中“三天两瓶五加皮”更引发人的好奇心。

  此次二度探访,问郑老伯还喝五加皮酒不?老人摆出两个手指,晃了晃:“一天两顿,每顿二两。”迪元在旁补充,除了五加皮,现在还喝点其他白酒。

  上网一查,五加皮作为一味中药,具有袪风湿、强筋骨的作用,素有“木本人参”之誉,对老年人特别适合。迪元说,老人喝五加皮酒已有二十多年。

  郑老伯的长寿也得益于豁达开朗的心性。他以前当生产队长、当粮食保管员,尽管干活很累,但他总能说说笑笑。“父亲很少生气,偶尔发火,很快就灭。母亲生前说他是个茅草性子,性子上来如茅草遇火星,一点就着,但一下就过,火灭灰飞。”迪元说。

  就在我们聊天间隙,老人还不时问我怎么来的、有没有车,一脸关切。起身告别,老人坚持一定要送我到门口。走出一段路,回头还见老人朝我挥手。 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