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3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五个一”描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

  (上接第2版)

  一张图

  擘画“原居安养”靓风景

  “家门口要建养老院了。”临近龙年春节,住在杭州余杭区良渚一家养老机构的潘奶奶盼来了新年第一个好消息。

  一边是一床难求,一边是床位闲置。如何让“老人跟着机构走”变为“机构跟着老人走”?

  浙江率先谋划破题。2021年,浙江省民政厅会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我省各地通过分析地方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密度及分布特征,保障养老机构进入主城区、进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逐步形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数据体系。

  “蓝图正转化为‘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享受养老院的服务。”浙江省民政厅养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浙江省11个地市和23个5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并发布。

  放眼全国,这张图的半径正不断延伸,逐步点墨上彩。今年,浙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获民政部点赞推广,一副“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中国式“原居安养”新风景将跃然纸上。

  一群人

  托起“老有善养”优生活

  轮椅推至床边,靠近老人健侧摆放,双手抱住老人臀部,将老人拉起站立……此前,第二届浙江省技能大赛在永康市举行,这位名叫崔剑的男护理员凭借出色的技术拔得头筹,拿下冠军。

  须眉不让巾帼,是惊喜却不意外。近年来,浙江省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向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多层次转型升级。

  养老服务队伍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角色。2013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此后,浙江政策不断“加码”: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优化“政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养老护理培训途径,以人才引领构发展新格局。目前,浙江民政部门在全省推行持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根据“浙江省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要达到25人。

  奔赴山海,向阳而行。2021年5月起,浙江探索“海岛支老”模式,由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较好的省内五地结对15个舟山偏远海岛,进行养老协作。2023年6月,浙江又确立“山区助老”新目标,以期更好解决山区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堂课

  焕发“康乐有为”新活力

  “去年九月,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开课了。”家住杭州市滨江区的张爷爷第一时间上线报名,越剧唱教、糕点制作、水墨国画,将暑期安排得满满当当。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浙江始终走在前列。2015年,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成为全国首家经省委批准在省级电大挂牌的老年大学,掀开“老有所学”新篇章。随后,浙江加快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老年大学、教学点不断扩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涌现。为应对线下“一座难求”的困局,浙江还将“一堂课”搬上手机、电脑,借助互联网,帮助“浙”里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慧生活。

  一堂课如何出成果,怎样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重点在于让老年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在丽水云和县“长者益智幸福坊”内,总能看到一幅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们围坐在长桌边,跟着培训老师学习木制玩具来料加工技能,实现家门口学习创收两不误。

  “老年群体的幸福是国民幸福指数的晴雨表。”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仁表表示,政府和社会提供兜底保障和价值发挥的平台,但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归根结底还要靠他们自己来创造。一堂课,教老年人懂得如何改变自我束缚、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找到新的价值,重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