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望浙江养老事业的变与新

“五个一”描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

  见习记者 赵培希 本报记者 陶悦清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养老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切寻常百姓、牵连民生脉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如何让全省1340万老年人依靠政府、社会和家庭得到所需的生活照顾和经济、物质保证,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重大民生工程。

  岁末年初,回望浙江养老事业的变与新,“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浙江省委省政府奋力擘画“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这一张发展蓝图,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机制和硬件设施、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书写老龄工作的“浙江经验”,全面探索“中国式养老”的浙江路径。

  一顿饭

  吃出“颐食无忧”幸福味

  浙里康养好不好?先看三餐妙不妙。浙江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舌尖”出发,将解决老年人的“一顿饭”问题,作为带动全省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

  2003年9月26日,浙江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在翠苑一区建成。此后20年,浙江积极构建助餐配送餐长效机制,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开办社区老年食堂、开放养老机构食堂、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偏远山区和海岛村庄开展邻里助餐、发展社会公益助餐等模式,强基础、扩供给、优服务、贴补助,逐步实现老年助餐全域贯通。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近万家,服务覆盖70%以上的村(社区)。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更要在老年人对餐饮品质的个性化需求上动脑筋。2021年,浙江省发布《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务规范》,强调送餐服务全流程管控和安全隐患规范。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实施意见》,要求提升养老机构的膳食服务水平,让服务真正满足老人的需要与需求。

  “阳光厨房”应运而生,以数字化手段开展巡查巡检,实现就餐区域通过显示屏即可对后厨进行实时监督,老年餐饮生态正实现从“传统”迈向“智慧”的华丽转变。

  一张床

  睡出“老有所医”健康态

  2006年,绿康医养集团从最初杭州一栋小楼的50张医疗床位服务开始星火燎原,迄今,在全国15个城市遍布14000多张床位。“绿康模式”在医养结合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生动实践。

  近年来,浙江大力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实施资金补助,完善打通配套政策,丰富服务资源,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医疗机构中提供养老服务、在养老机构增设医疗资源等多种模式,把医疗资源延伸到老人“床边”。

  从养老床到医养融合床,是浙江老龄健康工作的先手棋。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率先探索推出“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把床位从养老院搬进老人家里,实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融合。永康市自2021年10月开展“一张床”的“数字革命”,“居家康养”“医养护理”“机构养老”和“安宁疗护”的“四床转换”功能通过“一张床”有效相融,上线以来万余人次受益。

  而这些改变,都得益于前端后端一系列养老资源及政策的集成。2022年7月,浙江省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逐步扩大试点,保障重度失能老人康复护理、饮食起居、功能恢复等需求。宁波市、桐庐县、嘉兴市、义乌市、温州市等地作为第一批“试验田”,已探索出参保全域化、服务专业化、全程数字化的“浙江样本”。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