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5版:银尚       上一篇    下一篇

回望奋斗足迹 重忆峥嵘岁月

余姚九旬“核一代”书写“马兰精神”

  本报记者 夏凌 通讯员 张茜

  “感谢您向我局捐赠《蘑菇云下篮球故事》一书,让我们从书籍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近日,宁波余姚市委老干部局阅览室收到一批珍贵的书籍捐赠,捐赠人正是《蘑菇云下篮球故事》编委会主任励进。

  91岁的励进是新中国核工程的第一代参与者,《蘑菇云下篮球故事》是他与当年在马兰核试验基地一起奋斗的战友共同创作的。

  “我们唱着‘战斗在戈壁滩上’,挥洒青春的汗水,留下无悔的青春。”励进说。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核试验场地转至罗布泊的西端。勘察大队在此地规划蓝图时,正值马兰花盛开,于是,基地生活区被命名为“马兰”。

  当时条件艰苦,除了办公的土坯房,绝大部分人员都住在地窖里。时任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政委常勇提出要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激励战士安心在边疆建设。

  励进当时就在政治部文化处负责相关工作。他回忆道,除了开荒种菜,大家还在机关、基层发动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战士们自己动手修建篮球场,自制篮球架,并缝补破旧的篮球,建立了第一支基地篮球队。

  常勇对文体活动十分重视,他认为组织篮球活动不是单纯的娱乐,“体育活动可以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提高士气。”后来,常勇找到励进,认为现有篮球队队员年纪偏大,希望他组建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基地新篮球队。

  书中的《大个排》描述了励进当年组建训练新球队的故事。在那一年的5000名新兵里,励进牵头挑选出50位“大个兵”,身高均在1.82米以上。励进让这些“大个兵”试着传接球、投篮,最后确定30名精干队员。

  小队伍大作用。“这支部队放在警卫团,平时在连队正常工作和训练,业余时间可进行一些球类的训练,争取能组成一到两支球队;基地遇有阅兵活动时,可做仪仗队使用;需要特殊警卫任务时,随时可以拉出来。”大家亲切地称它为“大个排”。

  老兵们的文字平实、诙谐,比如在选新兵入篮球队时,有些连队不愿意把好苗子让出来。“我去一个连队时,曾看见一个大个子新兵往厕所里跑,我在厕所外面等了半天,他也没出来。戈壁滩上的厕所都是很简易的,他也藏不住。我问他干嘛呢,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还有一个连队,有一个新兵在炊事班里,见我们去了,他赶紧蹲下装作他要洗菜的样子,其实那些菜一看就是早洗好了的。”

  除了“大个排”,书中还有描写篮球赛、队员友谊等内容,展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一代一代传下来,形成了核试验基地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马兰基地绽放红色鲜艳的奋斗精神。”励进表示,捐赠这本书,也是为了让这种不畏艰苦、拼搏奋斗的精神得以传承。

  据悉,该书还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国家体育博物馆、马兰基地历史博物馆等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