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 实地体验
老人十分钟吃上热饭菜
本报记者 张伟群
见习记者 乐美真
通讯员 梅薇娜 王珍妮
都说老年食堂方便老人,但有谁知道,老人多长时间能到老年食堂?花多少钱能吃饱吃好?怎样可以方便点菜?
带着这些问题,连续两天,记者跟着两对老人,体验了一把老年食堂就餐生活,并记录了很多细节。记者发现——
陈世光83岁 李根娣77岁
杭州市拱墅区天水街道皇亲苑小区
记者按照约定,准时来到老两口的家门前,李根娣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家中。陈世光身体不太好,出门不方便,所以,李根娣总是去老年食堂把饭菜打包回来吃。
10时40分,李根娣拿好餐卡、打包盒,准备和记者下楼,陈世光连忙提醒老伴:“我的饭不用打了,家里还有烧饼油条。”李根娣听后,放回去了一个盒子。她走下4楼,穿过小花园,向小区门口的老年食堂走去。
10时43分,李根娣就到了“女儿家”天水街道老年食堂。这时,食堂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用餐了,窗口工作人员忙碌着。老伴的饭不用打,家里有两个蔬菜需要炒掉,所以李根娣只要了一份红烧肉和一个人的饭量。刷卡结算,只要8.9元。
“老年人有折扣。”李根娣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在这家食堂吃了一年多。“就在小区门口,方便;专为老年人开的食堂,卫生。现在我们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离不开老年食堂了。”
10时47分,端着打包饭菜的李根娣走出了食堂,10时50分,回到家中。全程只花了10分钟,老两口就吃上了热乎的饭菜。
食堂工作人员戴启红说,附近老小区多,老年人比较集中,每天中午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有150位左右。和杭州其他老年食堂一样,老年人来此就餐享受折扣,60-79岁打8折,80-89岁打7折,90岁以上打5折。
李根娣走后十多分钟,食堂迎来了就餐高峰。家住茶叶弄小区的张奶奶把记者引到一块“免费用餐”的牌子旁边,上面写着:“如果您在杭州暂时遇到了困难,可以来本店向工作人员点一份‘单人套餐’,我们不会收取您任何费用。”张奶奶说,这几天降温,她感觉这家食堂特别暖。
林健87岁 程兰琮85岁
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天成嘉苑小区
在林健和程兰琮家楼下,记者遇到了一位身穿“敬老文明号”红色背心的志愿者,他是蓝天社区亲青社会工作室志愿者禹路,也是到林健家去的。
林健要靠助行器行走,程兰琮前段时间摔伤了手,没法做饭,这几个月都靠老年食堂送餐。这天,他们想点几个菜,又不知道怎么用点菜系统,就打电话向社区求助,禹路连忙赶来。
10时55分,在禹路帮助下,程兰琮在社区老年食堂专用的小程序上点了两个套餐,都是一荤一素一饭。几乎同时,两三百米开外的蓝天社区同心荟幸福食堂点菜机上就收到了订单信息,工作人员马上按照订单开始打包。
11时00分,饭菜打包完毕,蓝天社区亲青社会工作室另一位志愿者朱晓娟接过饭菜,快步向老人家中走去。
11时03分,朱晓娟敲响了老人家门。“林大伯,程阿姨,我把午饭送来了。”门一打开,朱晓娟和两位老人热情地打着招呼,熟门熟路地走到餐桌前,把6个菜盒一一摆放好。
11时05分,“我自己来,自己来。”林健慢慢挪过来,帮着揭盖子。“好的好的,我只帮您开一个。”朱晓娟打趣地说。盖子全部打开,正是他们自己点的宫保鸡丁、油面筋塞肉、香干肉丝和油豆腐大白菜。老两口开心地吃了起来。
“有了老年食堂,真的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你看,从我们下单到吃到嘴里,只要10分钟,菜送到家里还是热腾腾的。”程兰琮高兴地说。
蓝天社区同心荟幸福食堂面积不大,同时能容纳30人就餐,每天堂食的有三四十位老人,固定需要送餐的有5-6位老人。“一般15分钟以内都能送餐上门。”食堂负责人张俊平告诉记者。
食堂虽小,却别具一格。跃层设计让小小的空间多了通透感,楼梯上下两头,巧妙地竖起两面通顶的书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图书。
最吸引人的还是两面人民空军文化墙。蓝天社区居住着不少空军老兵,食堂特意利用两面墙壁,图文并茂地展示人民空军发展历程和相关内容,帮老兵们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让食堂成了老人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