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2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一锅两吃 双向奔赴

“新老年食堂”朝气蓬勃

  本报记者 张伟群

  见习记者 乐美真

  通讯员 郑立英 徐敏 视频制作 缪悦

  这段时间,“年轻人爱上老年食堂”的话题,热度始终不减,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连日来“沉浸式”体验了几家老年食堂后发现:“老青和谐同享”在不少老年食堂都存在,年轻人得到许多便利,老年人则喜欢那份朝气。

  90后点赞:

  一餐20元 完胜外卖

  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嘉荷社区“嘉味道”老年食堂。11时30分过后,老年顾客渐渐散场,一批批90后年轻人走了进来,有身穿工作服的物业工作人员,有快递小哥,更多的是附近企业的上班族。

  王燕和三位同事一起点了7个菜、2个馒头、4碗饭,有糖醋排骨、番茄炒蛋、炒鸡块、特色肉丸等,人均20元出头。虽然没有政府规定的老年人专享折扣,他们还是觉得非常划算。“比外卖便宜,菜品多,味道好。”王燕说。最让她放心的还是食堂的卫生情况,开放式的“阳光厨房”,从烧菜到上菜,顾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就在食堂楼上办公楼内一家互联网文创公司工作,“以前我们一般靠外卖解决午餐。”王燕的同事王定栋说。自从今年9月搬到这里后,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每天午饭必来老年食堂报到,下班晚了,也会在这里吃了再回家。

  “嘉味道”老年食堂设在古荡街道民生综合体内,旁边有书房,楼上有社区老年大学、少儿活动室、幼儿托班等,在这里活动的居民有不少也会来吃饭。蓝尉婕就是其中之一,她刚刚送孩子到楼上学画画,下来吃饭后又要去接。

  “老年食堂帮了我大忙。”蓝尉婕说,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经常忙得没时间做饭,拖家带口来这里吃饭成了日常。方便卫生便宜,口味老少皆宜,这是她对食堂的总结。

  60+满意:

  年轻人陪伴 胃口都好了

  在重阳节这天,“嘉味道”食堂有给老年人送寿桃的活动,老年人来得比平时多一些,但并没有给本就络绎不绝的餐厅造成拥挤。工作人员说,这和错峰、打包分不开。

  记者在食堂从10时30分待到12时30分,发现前一个小时是老年人的主场,年轻人则集中在后一个小时,尤其是12时以后。工作人员说,有时也会出现排队等座的情况,但食堂会做好疏导,年轻人也大多懂得礼让老年人。

  许多老人喜欢打包回家吃。80岁的董康富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嘉禾花苑小区,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饭,吃完一般还会打包几个菜,晚上儿子儿媳回家,再炒一两个蔬菜,这样一顿“全家餐”才30多元。

  78岁的汪大伯把一个6层保温盒装得满满的,他告诉记者,中午家里临时要来几个客人,来不及做饭了,就来这里打几个菜回去。工作人员说,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老年“打包族”的背后,是食堂的“隐形客户”。

  老年食堂优先老年人用餐,年轻食客会挤占老年人的资源吗?记者在现场询问了十余位老人,他们都否认自己用餐受到了影响,相反,多数老人表示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83岁的吴奶奶说,自己也有子女、孙子,知道上班族吃饭的难处,在食堂看到有的小年轻吃得很少,她还会给他们买个馒头。还有多位老人表示,有年轻人陪着吃饭,感觉胃口都好起来了。

  食堂:

  一口锅炒出两个年龄的菜

  和“嘉味道”一样,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美地大食堂”也因年轻人多而“出圈”。同样的,宁波市江北区大闸社区老年食堂位于商圈附近,去年底开业以来,年轻人就餐比例高于老年人,店长王央平介绍,食堂大半的收入来自年轻人。

  采访中,更有多家老年食堂经营者表示,单纯依靠老年人消费和政府补贴难以生存,这也是老年食堂求变的动因。

  嘉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程告诉记者,“嘉味道”老年食堂于2021年开业,开始经营状况并不好。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注意到,附近上班的年轻人、“快递一条街”的快递小哥等,就近就餐需求很大。

  很快,食堂推出兼顾年轻人口味和延长营业时间等服务。“一口锅炒出两个年龄段的菜”,现在,食堂既有适合老年人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会针对年轻人烧一些重口味、偏辣的菜。同时,为了照顾年轻人的下班时间,食堂把打烊时间从6时推到7时半。

  特别是古荡街道民生综合体4-6楼的双创中心,入驻的小微企业逐渐增多,年轻人有小聚的需求,食堂顺势推出个性化桌餐定制服务。

  “我们把老年人和青年人这两个群体结合在一起,老年人乐意看到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年轻人到这里更方便舒适地用餐。”蒋程说,在“嘉味道”老年食堂,两个群体的客流都有明显增加,目前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是6:4。

  而在食堂经营者看来,年轻人和老年食堂“双向奔赴”,有利于为食堂经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让老年食堂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