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老年报

浙江老年报

日期:01-14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a0002版:浙里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桨板穿浪 收获圆满

37年两次划行大运河

  本报记者 张伟群

  视频制作 缪悦

  你见过凌晨5时的河道吗?今年夏天,每天这个时候,蒋卫民和他的桨板已经划行在寂静的京杭大运河中。

  7月9日到9月9日,60岁的他沿着大运河,从北京划行到杭州,用这种特殊方式为亚运会送上一份礼物。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运河之旅,37年前,23岁的他曾用皮划艇从杭州划到北京。

  对于外界对他的热议,蒋卫民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他觉得,因为热爱而行动,这与年龄无关。

  京杭来回

  两次划行终圆满

  蒋卫民是从2017年开始玩桨板的,此前,皮划艇才是他的最爱,至今已玩了40年。

  “那年,从新闻上看到一位外国人用帆板横渡海峡,我当时就想,外国人行,中国人为什么不行。”蒋卫民回忆道,“我也要以这种方式,去看看祖国的江河湖海。”

  那是1983年,他只有20岁,是某国企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平时在杭州六和塔附近的杭州市航海俱乐部泳场游泳,经常能看到一些专业皮划艇运动员在那里训练。他主动“凑”了上去,俱乐部负责人见他从小热爱运动,身体底子不错,便让他周末来随队练习。

  经过三年的训练和准备,挑战京杭大运河的条件成熟。1986年夏,23岁的蒋卫民和教练徐水强划着一艘双人皮划艇,用时42天,从杭州出发划到北京。这是国内首次人力漂流大运河的行动,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节目组还跟拍了两人的行程。

  37年后,为何还要再来一次?蒋卫民说,选择这个时间,他是充分考虑过的。恰逢杭州亚运之年,杭州运河文化遗产还以吉祥物“宸宸”的形象与亚运紧紧相连。同时,今年他步入退休生活,在人生新阶段,用自己热爱的方式迎接亚运盛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值得铭记一生。

  为了再次圆梦,蒋卫民又准备了两年。坐姿划船、高位下拉、引体向上、负重训练……在健身房,他按照训练日程进行身体肌肉的针对性训练,从原本的一天一练加码到一天两练,还特地加强了桨板专项训练。

  7月9日,一人一板一桨从北京入水,1800公里,一路向南。9月9日早晨,当桨板上的蒋卫民迎着阳光,划至杭州小河直街古桥旁的运河河道,等候在此的十几名板友顿时欢呼起来,不约而同地用桨挑起河水泼向他,这是特意为他准备的祝贺方式。而蒋卫民举桨振臂,激动地庆祝自己的第二次运河之旅圆满成功。

  从23岁到60岁

  改变的是心态

  23岁从杭州到北京,60岁从北京到杭州。37年,两次运河之旅,除了方向相反、器械变了,还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心态上的变化。”蒋卫民说。

  23岁的运河划行,带着征服的好胜心,是为了一种证明,瞄准的是结果。而60岁的运河之旅,心情放松,没有特别强的目的性,享受的是过程。

  第一次划行时,没有多少人知道皮划艇这项运动,亲友对他的行动还有反对意见。而这次出发,家人、圈内朋友都来祝福他,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更有力。

  在水上,虽然许多人还不了解桨板,但都表现出兴趣。钓鱼老人友善地围观,游泳的年轻人想要玩玩他的桨板,船老大会招呼他上去吃饭……这些都让蒋卫民觉得特别暖心,介绍桨板的时候,他也趁机宣传杭州亚运会,请他们到运河南端来旅游观赛。

  把更多目光停留在沿岸风光,60岁的蒋卫民收获良多。37年前,运河某些河段没有水,他们只好叫马车把皮划艇从河堤拉过去。如今,大运河全线通水,划行畅通无阻,水质明显变好。

  每天凌晨4时30分起床,5时30分下水,河面薄雾弥漫,岸上林间鸟声啾啾,桨板如一片树叶静静漂流,整个人仿佛融进天地之间。这是蒋卫民最享受的时光。

  从北往南,大运河在北方很多河段呈现原生态的美,在江苏部分河段两岸又是工业风,到苏杭则是人亲水、水映景的江南美景。人们在绿树繁花的河岸上散步、歌舞、运动,从水面上看,美好生活的一幕幕分外清晰。

  一甲子的年龄

  而立年的状态

  运动人永远是年轻,这句话用在蒋卫民身上十分贴切。60岁的年龄,40岁的体魄,30岁的状态,是他留给很多人的印象。

  蒋卫民所住小区旁有一条宁静漂亮的小河,市民可在河道中进行部分水上运动,这在杭州并不多见。这也是他选择住在这里的原因。

  他家有个院子,面积在城市中并不算小,但种不下花花草草,摆不下休闲设施,一条皮划艇、三块桨板、两块充气桨板占据了大半空间。

  清晨6时30分,桨板或皮划艇下水,划行1小时,10公里左右。下午健身房锻炼力量1.5-2小时,每周三次。其余时间,跑步5公里或游泳1500米“打底”。这就是蒋卫民的日常锻炼方式。

  他从小喜爱体育运动,上初中时就开始有规律地运动,数十年间,运动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常年累月的坚持,就是他保持年轻态的秘诀。

  退休了还有必要保持这个强度的锻炼吗?蒋卫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在他所在的皮划艇俱乐部,年龄最大的会员已83岁,老爷子每天从家中骑电动车十几公里,到俱乐部报到,精神状态特别好。

  蒋卫民说,杭州亚运会是个很好的契机,让人们更亲近体育运动。作为一个资深运动“达人”,他托我们给老年朋友带几句话:年龄不是障碍,心态保持年轻,科学适度运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