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事故现场的“破局者”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04版:交警在线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应迪。 受访者供图

从警5年,台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直属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王应迪在事故处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了从青涩新警到业务骨干的蜕变。他在实践中淬炼专业本领,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屡破疑案,让企图蒙混过关的违法者无处遁形。他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交警的“硬核担当”。

??? 勤学善思,在实践中成长蜕变

2020年,王应迪走出警校大门,踏上了职业征程——在台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直属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肩负处理交通事故及相关案件办理的重任。

初到事故处理中队,王应迪发现,在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复杂的事故现场之间,横亘着一条需要不断摸索才能跨越的鸿沟。“刚开始很多都不懂,比如事故现场图怎么画,照片怎么拍,现场证据如何固定,这些都要去学习和摸索。”

面对复杂多变的事故现场,王应迪深知,事故处理流程必须步步到位。无论是现场勘验还是文字记录,都关系到真相的还原,是当事人能否得到公平对待的关键。为了尽快熟练掌握业务技能,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请教。短短几个月,便能独当一面,独立承办案件。

2021年4月的一个夜晚,交警在椒江金三角附近进行酒驾检查时,发现驾驶人段某涉嫌无证及醉酒驾驶面包车,并且还剐蹭到了其他车辆。

“现场呼气检测已达醉驾标准,他自己也主动认罪。直到次日都是供认不讳。”王应迪说,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天过后,段某却“翻供”了,改口称自己只是短距离代驾,真正开车的是当时的同车人员吴某。自己是为了帮助吴某逃避检查,才临时与其“换驾”。

由于案发多日,当时吴某并未接受调查,案件侦查工作陷入僵局。面对困难,王应迪并未放弃,主动向法制大队的同事求教,寻求破局之道。

为了证实“换驾”行为,王应迪调取了关键点位监控,通过视频追踪,一步一步还原当事人案发前后的行动轨迹。他甚至一路追查至当事人此前饮酒的餐馆,找到了当时遗留的空酒瓶,并且还获取了同车人及餐馆老板的证言。

在吴某暂住地将其抓获后,对方起初以没有检测血液为由拒不认罪。但是在环环相扣的证据面前,吴某的抵赖显得苍白无力,最终认了罪。此案在无呼气和血液酒精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成功以危险驾驶罪定罪。段某、吴某均因危险驾驶罪(共同犯罪)被移送起诉,受到法律严惩。

凭借着对细节的执着与对证据的敬畏,王应迪在勤学善思中锤炼自我,迅速完成了从警校毕业生到业务骨干的蜕变。工作至今,他已累计处理了2200余起简易事故,审理了79起一般程序事故,办结了310余起刑事行政案件。

??? 小案深挖,让“碰瓷”惯犯现原形

去年7月的一天,罗某和一名驾驶员前来在台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直属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处理一起由车辆变道引发的交通事故。

这本是一起毫不起眼的,证据确凿的小事故,王应迪却敏锐地嗅出了一丝不寻常,并顺藤摸瓜,成功侦破一起系列保险诈骗案。

“当时他的情绪比较激动,一直强调自己无责。我调取监控录像发现对方变道时,他也没有减速或避让的迹象。我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在询问双方事故经过时,罗某的反常表现让王应迪敏锐地察觉到,这起看似普通的事故可能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为避免打草惊蛇,王应迪不动声色地扣留了双方的驾驶证和行驶证,告知他们需等待进一步调查后再做责任认定。

随后,他立即调取了罗某的交通事故记录。结果令人震惊——自2023年8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罗某竟涉及20余起交通事故,且绝大多数都是“对方变道导致碰撞”,而他本人均无责任。

如此高频率的“无责事故”显然不合常理。王应迪初步判断,罗某极有可能涉嫌故意制造事故骗取保险理赔款。

进一步调查后,王应迪发现,这些事故并非集中在某一区域,而是遍布台州各个县(市、区),且由于部分事故时间较久,监控录像已无法调取,直接证据缺失。

面对这一困境,王应迪调整侦查思路,决定从保险公司理赔记录入手。他仔细梳理了20余起事故的认定书,按对方车辆的投保公司分类,逐一走访调查。

通过比对不同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他发现罗某的车辆多次在类似情况下受损,且索赔理由高度相似。每起事故罗某均获得小额理赔,累计金额已相当可观,这进一步印证了其涉嫌保险诈骗的犯罪事实。

在掌握充足证据后,王应迪迅速整理材料,主动与刑侦部门对接,对罗某涉嫌保险诈骗一案立案侦查。

面对铁证,罗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原来,他最初确实遭遇过几次真实事故,并顺利获得保险赔偿。尝到甜头后,他便动起了歪心思,开始在道路上故意寻找变道车辆,利用对方违规的时机制造碰撞,骗取保险金。

罗某的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驾驶员的合法权益,而且已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王应迪凭借过硬的业务素养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展现了基层民警敏锐的侦查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 坚守初心,群众利益无小事

在繁忙的事故处理工作中,王应迪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竭尽全力办好每一起事故案件。

今年年初的一个雨夜,王应迪在值班时接到群众报警称,黄海公路奥迪4S店附近有一名骑自行车的男子摔倒在路边,满脸鲜血,急需救助。

到达现场后,王应迪发现一名中年男子瘫坐在地,头部和面部因摔伤血流不止,身上散发着浓重酒气,神志模糊。凭借职业敏感,王应迪端详后认出,该男子是几年前一起案件的当事人。

经询问得知,男子于近日刚回台州务工。当晚,他与老乡聚餐时饮了酒,在骑车返回住处的途中,因酒劲上头不慎失控摔倒,手机和钱包均遗失,既无法联系亲友,也无力自行就医。

当时阴雨绵绵,气温骤降,男子伤口流血不止。王应迪与同事迅速在附近帮其搜寻丢失的手机未果后,立即将其扶上警车,送往医院救治。

抵达医院后,王应迪垫付了伤口缝合和药品费用。待男子得到妥善治疗、情绪稳定后,才默默离开。事后,王应迪并未向他人提及此事,也未曾想过收回垫付的钱款。

没想到几天后,该男子补办手机卡后第一时间便联系到他,不仅归还了垫付的医药费,还反复表达感激之情:“那晚要不是你们及时相助,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平凡的雨夜救援,为王应迪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写下了生动的注脚。正是在这些看似微小的坚守里,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从警华章。

记者 姚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