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菜时,总怕菜没味道,习惯性地多加一勺盐;孩子挑食,父母想着多放酱油,可以让饭菜更可口……但你知道吗?这些充满爱的日常举动,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家人的健康埋下隐患。如何做好“盐值管理”?来听听疾控专家的建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国民人均每日的烹调用盐为9.3克,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差距颇大。”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工作人员毛露颖说,尽管盐能让饭菜更可口,但过量摄入却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胃壁保护减弱,甚至增加胃癌风险。除此以外,高盐饮食还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骨质疏松。
那么,怎么减盐才科学呢?毛露颖表示,日常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食的频率,打包时主动提醒服务员“少放盐和酱料”。吃火锅、面条时,不喝或尽量少喝面汤、火锅汤等,同时一些含盐量较高的小菜,比如咸菜、腐乳、酱黄瓜等最好少吃。
在日常选购包装食品时,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如果钠的NRV(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超过30%,说明这款食品的钠含量较高,建议谨慎购买。”毛露颖说,要注意的是,每100克含钠超过600毫克的食品,即属高钠食品,建议尽量少吃。
配料表里的成分配比,也藏着“大学问”。“大家可以留意配料表中前几位,是否出现钠的相关成分,比如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排序越靠前,添加量越多,就尽量少买。”毛露颖说,除此以外,大家在购买时还要重点警惕一些“高钠大户”,比如加工肉制品、泡菜、话梅等,尽量少买。
家庭烹饪时,不妨尝试用葱、姜、蒜、柠檬汁、香醋,或者花椒、八角等天然香料来提味,风味不减但更健康。
“烹饪时,最好在菜出锅前的最后阶段加盐,这样盐分附着在食物表面,既能保持咸味,又能减少用量。”毛露颖建议,使用限盐勺、限盐瓶等小工具,控制盐量。但要注意的是,酱油、蚝油等也要折算计入。
烹饪方式的选择上,采用蒸、煮、凉拌等方式,能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要比红烧、卤制等高盐烹饪方式健康得多。
“除此以外,大家还要小心‘甜咸陷阱’,一些果脯、汽水等甜味食品和饮料,其中也可能添加了不少钠来平衡口感,千万别被味觉欺骗了。”毛露颖说,在家庭健康这一赛道上,“盐值管理”无疑是最值得投入的“潜力股”。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父母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李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