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一颗小小的蛀牙,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隐形导火索?在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口腔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经常被大家忽视。对此,专家表示,口腔健康不仅关乎笑容,更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科学膳食与日常护理缺一不可。
“每天两杯奶茶,半年蛀了三颗牙”“孩子爱吃糖果,小小年纪满口蛀牙”……大家在网上常刷到的这些新闻,背后就藏着口腔健康的一大“隐秘杀手”——糖。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工作人员毛露颖介绍,糖可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前者如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谷物中的淀粉、奶类中的乳糖,是人体所需能量来源;而后者,则包括食品加工中添加的糖浆、果糖、蔗糖、葡萄糖等,以及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
“过量摄入游离糖不仅会让腰围失控,还会加速牙齿被腐蚀的速度,导致龋齿。”毛露颖说,除了糖,酸性食物和饮料同样是牙齿健康的“头号大敌”。
当口腔pH值降至5.5以下,就会对牙齿造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一杯可乐如果在口腔中停留10分钟,就足以让牙齿表面“受伤”。
同时,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与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息息相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对此,专家表示,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那么,该如何正确呵护我们的口腔环境呢?“首先要限制游离糖的摄入。”毛露颖说,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而一些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
建议大家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下儿童则应完全避免摄入游离糖,从源头上降低龋齿风险。
在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可以减少饮料与牙齿直接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在进食甜品或酸性物品后,最好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毛露颖说。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除了科学膳食、限糖减酸外,清除牙菌斑也是保护口腔健康的关键。
“每天的刷牙不要只是走过场,我们提倡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毛露颖说,很多牙齿敏感或牙齿基础不好的人群,也可以在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促进口腔清洁。
很多人都是等到牙疼了才就医,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对此,毛露颖呼吁,大家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黄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