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权益市场表现强劲,以科技、创新药等为代表的板块行情火热,权益基金表现亮眼。在多个领域的强劲推动下,年内已经涌现出40多只,净值涨幅超过100%的“翻倍基”。从重仓领域来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在业绩驱动下,市场资金也有了明确的“选择”,部分产品的管理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
A 市场回暖带出“翻倍基”
权益市场部分赛道开启“加速度”,大环境回暖,带动基金收益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年内已有来自永赢、汇添富、中航、中欧、中银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3只基金净值上涨超过100%,跻身“翻倍基”行列。
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两只基金产品的表现抢眼,今年以来总回报率分别为189.54%、172.12%,远超其余同类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永赢科技智选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24年10月,主要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投资方向。另一只表现突出的“翻倍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则是聚焦医药领域。该基金是一只QDII产品,成立于2010年6月。从重仓领域来看,该基金以布局港股市场医药创新领域为主。
除主动权益基金和QDII外,目前诞生的“翻倍基”中,还出现了不少指数基金的身影。
从板块分布来看,“翻倍基”的业绩与行业主题高度绑定,主要集中在科技、医药两大行业领域。除此之外,涵盖了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北交所主题板块也表现突出。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一路上攻,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累计年涨幅超100%,跟踪创新药的指数基金也纷纷大涨。在创新药行情的推动下,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多只ETF均进入“翻倍基”行列。
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北交所市场今年以来表现同样亮眼。据Wind统计,在北交所上市个股中,已有50只成为“翻倍股”,156只个股实现了50%以上的年内涨幅。
B 绩优基金产品吸金效应凸显
业绩表现是影响投资者“下注”的关键因素。在业绩驱动下,“翻倍基”吸金效应开始显现。
不少围绕上述领域进行布局的基金,在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中欧数字经济二季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基金整体维持较高仓位运作,重点围绕六大AI核心方向进行配置:AI基础设施、AI应用、国产AI产业链、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及端侧AI。中欧数字经济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130.89%,在同类型2496只产品中排名第三;其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则达到了192.37%。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在季报中分析,中国创新追赶和反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证据持续积累,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也为中国新药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从基金规模看,部分净值翻倍的基金在年内出现显著扩容。以永赢科技智选为例,该基金去年末的规模仅为0.26亿元,今年一季度末为2.52亿元,二季度末升至11.66亿元。中欧数字经济去年末的规模仅为0.59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增至1.17亿元,二季度末大幅攀升至15.27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年内回报率达132.12%的中航机遇领航,规模从去年四季度末的6.81亿元上升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0.61亿元。
投资者涌入“翻倍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等基金产品相继设置大额申购上限,以防规模过快扩张影响投资运作。
记者 陈佳杰/文 吴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