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茫茫人海,千万人中,偶然相逢,亦为幸事。金春根、江夏连两位前辈与我交往虽不是很深,但多年一起在温岭市箬横书法协会(以下简称“箬横书协”)参加活动,同为草根,对写字却是情有独钟。书缘一场,想以此文作纪念。
金春根先生(1942-2006),箬横咸田人。2001年,我25岁时工作调至箬横,2002年结识当时箬横书协名誉会长林复初,到他因病去世,统共也不过几年时间。我和金春根接触不多,关于他的传闻,也大都是会员口中相传。印象中,他是个很朴实的人,穿着简朴,有时也不修边幅,两撇胡子,像个庄稼老汉。而他早年也确实是。听说他原先开了个理发店,边理发,边向客人灌输书法。天寒地冻,收割时节,一休憩时,他便拖着泥腿,在打稻机上蘸水练字。他为人热心,做事坚持不懈。箬横书协就是他和林复初等人反复奔走相关部门,才批了下来,成为温岭第一个乡镇书法协会。
金春根每次见到我都很客气。笑眯眯的。记得我入会前交上第一张作品时,他说要登于会刊上。我喜悦且惶恐。后来过了一周左右,他特意来跟我说,作品张纸不小心被茶水淋湿了,让我有空时再写一张。我当时工作忙,想想反正也写得不好,说算了吧。不料后来还是在会刊上看见了那张拙字。他当时回去应该是特意修复了。
当时金春根在箬横镇东大街开了一个广告公司。印象中,公司招牌很是显眼,有正大气象。有一次,我去他那里闲聊,无意间看见他藏有一大本野萍先生的对联字复印本,很是羡慕。他便爽快地提出,让我拿去复印。我如获至宝。
金春根当会长期间,每年积极组织送春联到山区,到周边村居,送书法到校园,举办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慰问80岁以上老会员,会员生病住院都组织去看望,过世了也都去吊唁。他组织了一次会员展,并组织会员书写书法长卷赠存档案馆,于协会来说,功莫大焉。
2006年1月,我春节值班时,有个客户是书友,说金春根先生已在大年三十过世了。真是很遗憾!我连他何时得病都不知道,未能看望,不想去世又那么突然,唯音容宛在。
江夏连先生(1941-2020),退休前当过箬横片区四五个中小学的校长、辅导员,箬横书协成立后一直任秘书长,写得一手清秀的王体行楷。他住在箬横北大街,平常总戴一顶大耳朵的黑帽子,待人和气,从不见丝毫厉色。会中大小事务打理得条理分明。每年组织年会、笔会、会员新春展、国庆展,他都一一电话联系。写春联、书法教育培训、慰问老同志,他都身体力行。与金春根、林复初等协会一班理事,相处极为融洽。他退休后在镇老年活动中心有个办公室,也一并成为会员活动场所,我们每年年会都放在那儿开。初识江夏连时,他很清健,思维敏捷。后来,听说他在外做了脑部手术,慢慢地,记忆大为减退,行动也迟缓多了。
2016年时,我邀他一起为银行写春联,他没有二话,不顾风寒路远,一大早坐车近一小时赶来。阳光下,大红对联与他稀疏的白发相映,他提笔飞舞,感觉是一幅极美的油画。
我当初刚学写对联,几乎什么都不懂。年底时参加进村居写春联志愿服务,他便适时教我折纸、调金粉、怎样洗笔才能不伤毫等,令我受益匪浅。有一次活动结束,一起走在街上,他随口说起一个儿子也在银行工作,收入不错。我感到意外,此前从未听他提起,可能他觉得没什么好炫耀的吧。在他过世后的告别仪式上,听他儿子沉痛却又颇为自豪地感谢父亲一生清正、两袖清风的家风教育,我不禁动容。
虽是江夏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中小学教师,但他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大家远远地看到他,便会喊一声:“江老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