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跟着古诗上地肺山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5版:趣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凌瑞/文 段俊利/图

如果要研究玉环的文史,就不能不了解地肺山。

地肺山,为洞天福地第七十一福地。相传,西晋道士任敦(字尚能、尚隐),在此隐居十余年。《太平寰宇记》曰:““玉环山,一名木陋屿,又名地胏山。在海中,周迴五百余里,去郡二百里。上有流水,洁白如玉,因以为名。”胏为肺的异体字。玉环山,又称木榴山、木榴屿、木溜屿等。五代十国天宝元年(908),因避吴越王钱镠讳,改称为“玉环山”。玉环城区之西有田螺尖,为地肺山最高峰,海拔375.5米,雄镇海上,西南诸山胚胎于此。自山顶向下看,山坡到处有似田螺的石块,从下仰视山巅,则更是逼真,故山名为田螺尖或田螺基。

田螺尖东邻玉环城区,如果徒步登山,主要的路线有四条:一是从西青街古驿道上山;二是从玉潭路进山;三是从三峡潭背登山;四是从西青岭脚入山。每条山道回环往复,踏着古人的诗行,一路看山、看海、看城,感觉很奇妙,似一场有趣的灵魂相遇。

1

从西青街古驿道上山,半岭有花粉宫,林泉幽胜,夏日多凉。旁有四到亭,为纪念同知黄维诰所建。黄维诰(1806-1878),字黼堂,江西临江府新鉴县(现新干县)人,清道光、同治年间,四次担任玉环厅同知。他在玉环十年,除衙蠢,吏不勒索,清积案,民无冤枉,百姓皆称其“黄外祖(外公)”,此称呼充满亲情。黄维诰年将古稀,托病辞官,士民在西青半岭建黄公四到亭,勒石纪颂。清玉环诗人董逢吉有《登四到亭》:手种甘棠遍玉川,四回海外见青天。碑镌德政留千古,亭表清风护数椽。三仕犹嫌令尹少,万民争说使君贤。自惭不舞羊公鹤,一度登临一惘然。槛外长松老更青,此间彷佛冷泉亭。龚黄媲绩才谁继,清白居官轼久停。遗爱而今歌蔽芾,眷怀何限感榛苓。凭栏西望私遥祝,千载湖山一客星。

也留有黄维诰的《重九偕僚友环山登高二首》:海外惊秋雁到迟,登高有兴遇钟期。峰峦扑面功归杖,鞠影扶身健过篱。戏马台曾招月侣,插貂帽不落风姨。灾消何处天难问,环碧苍茫昼里诗。(其二)隐约蓬瀛夕照中,题糕无字亦才雄。呼云命酒衣浮白,老树经霜叶落红。习射定应黄橘赐,苦吟输与碧纱笼。他年同侍商飚馆,可忆空山有寓公。

继续往上走就是千仞岗,相传南朝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在此山采药。玉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从1500年前陶弘景的修仙法诀《登真隐诀》开始的,“郗司空先立别墅于此,东晋居人数百家,至今湖田现在”。

清代庞鸿翥的诗可为证:玉环山周七百里,中有石室留仙子。相传梁时陶徵君,浮海来居木榴屿。有时采药千仞岗,朝看浴日升扶桑。山中宰相餐霞老,不知何以酬君王?

郗愔(313年-384年),字方回,高平郡金乡县人,东晋太尉郗鉴长子,书圣王羲之的内弟,曾任临海太守,筑别墅于木榴屿。清人庞炳章过中青岭时,也曾猜测郗愔的别墅是否在近处:翠微犬吠通幽境,绝顶钟声送夕阳。何处司空留别墅?溯洄长在水中央。

2

田螺尖山东南绕枫树坑一带,盘旋而来,至玉潭路口,因山路比较陡峭,路人行走不便,只有像猫那样的小动物能够攀爬,故称猫狸垒。又因状如旗帜,人称展旗峰。从玉潭路至田螺基山,如果踏雪登山,远远望上去,田螺尖积雪若瑶峰“海外峨嵋”的古称,肯定不虚。

庞鸿翥这位玉环才子短短的一生,是一部宿命的悲剧,十年苦坐寒窗,在廷试的前夕猝死。他从书斋走向山水,纯粹是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如《田螺尖行》:非必无宦情,人生须行乐。所以桃李园,念及古秉烛。当其乘兴行,亦惟日不足。观海记十洲,看山饱五岳。矧我桑梓乡,青峰攒近郭。叠嶂成螺旋,奇形皆玉削。缥缈白云中,长松巢飞鹤。我来登危巅,愿与林泉约。

3

田螺尖山系是地肺山的腹地,纵横玉环大部分地区,主要包括玉水、玉潭、玉峰、枫水、横培、大坑等行政村,及南山、西山、北山等村部分山体。山间溪水依山势走向,自成体系,像肺管,形成很强的吸纳、集聚和放大的气场,造就“富水绕前、贵山拥后、护佑珠城”的优美原生态环境。

枫水坑、出水窟、二条冈、十八弯,连接成线,是去大普竹的古驿道,位于田螺基山脉南部的枫水坑,因山坑两边多枫树,称枫树坑、枫水坑。十八弯,因多弯道,故称十八弯,2005年改名峰泉路,东沿山路接杨家,北依吃水窟山。有山道地处玉水村两座山岗之间,故称二条岗。玉水村,原名出水窟、吃水窟村,村口的陈府侯王庙,又称鸳浆庙。庙后有一个天然大水窟,冬夏不盈不竭,水味清冽,故名“出水窟”。“鸯浆”意指泉水的清澈,出于晋郭璞:“世所谓鸯浆也,发于上而潜于下矣。”现在,此水窟隔于墙体与山壁之间,杜绝了人迹与树叶的掉入,用一管子将泉水引入庙内一瓮,而瓮安于暗沟之上,溢则自流,又能保护水质。

徐荣(1792-1855),字铁孙,号药垣,又号梅花老农。出生于广州军中,隶汉军正黄旗。道光二十五年,由浙江临安知县调玉环同知。他每下乡,即景赋诗,人称“诗县令”,几乎用脚丈量了玉环的山山水水。

徐荣《出水窟》:二钓岗头云气蒸,殿廊勺水自停澄。为渠题作鸳浆庙,供与行人六月冰。

徐荣《枫树坑》:松涛麦浪远芊芊,路人螺尖左右旋。“已过山头仍见海,许攀云脚即登天。惊人鸟语穿花去,采药僮归枕石眠。净扫茅阶兼竹径,更从何处觅神仙。谁家茅屋枕岩幽,满地松云绕槛流。数到九层山色外,那知云脚接潮头。

玉水村现改成休闲农庄,凭借古树葱茏,建有花圃果园、休闲木屋、跑马场等农家乐设施。走进村子深处,沿大理石游步道上田螺尖。一路可俯察石门坎水库,可远眺福昌基村,可聆听山谷鸣泉。

4

田螺尖之阴,即西青岭村,三山环抱,古代为内海港湾。2018年8月,西青岭脚与西青岙村合并为西青岭村,因地处西青山西麓而得名,从这里也可上田螺尖山。清雍正《特开玉环志》载:“自螺尖山盘旋北下,建得胜宫,又有烽堠、营房基址。西北有蝙蝠山,山麓有五显庙;东接西青岭,沿山种桃,花时烂漫最盛。”

清代,这里有满山的桃园,现为城北交通要道。徐荣《九厅基山》:正是桃花烂漫时,笼山照水总相宜。春风到此无拘束,不作城中官样枝。

踏进西青岭脚公路边的得胜宫,得胜宫重新修复后,规模很大,宫内却空荡无人。我在墙上找到《得胜宫由来与变迁碑记》。读罢才知,此营房遗址,最早是戚继光的一支抗倭部队驻扎于此,因不适应海战且水土不服,屡战不胜。一晚,其首领梦见一女神,率众高举“镇邪扶正”大旗,从营房前浩荡向西而去。第二天,首领在营房之西寻找无果,却发现一小庙供奉陈十四娘娘,于是祈求护佑,不久果然在海战中大获全胜。于是,奏得朝廷同意,兴建得胜宫。

为什么将战争与女神联系在一起呢?在我国东南沿海,陈十四娘娘与妈祖齐名,称“文妈祖,武靖姑”。陈十四娘娘,即陈靖姑,其庙在浙南最多。而明代抗倭的将士基本来自天南地北,不知有多少人客死他乡。这座得胜宫最早是不是他们专属的祠堂?奉陈十四娘娘,是否是让充满母性的神明来安抚他们悲伤的灵魂?毕竟,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是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

跟着清代李树苑的诗,来到西青岙,缘溪而行,屋舍尽处,但见群峰环抱,蔚然深秀,有一寺庙,名九厅寺。九厅寺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大观年间,有九个厅堂、僧数百,钹鼓响声不息,毁于明洪武年间海禁,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有诗曰:西青山色锁红霞,偶向山前泊钓槎。贪看桃花入山去,那知花里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