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以仪式教育为载体,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7版:师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路桥区路南小学 王雪玲

仪式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与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贯穿仪式教育,为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塑造,从而培养有道德、守纪律、懂审美、爱劳动、具备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新时代少年。

一、以仪式教育为载体,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庄严的仪式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时,学生们身着统一服装,佩戴红领巾,行注目礼,唱国歌,在肃穆氛围中感受国家尊严与集体荣誉,激发爱国热情。

学校还可组织红色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身穿红军服,唱队歌,重走“红军路”等仪式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传统;观看红色电影、撰写致英烈的信等环节,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让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仪式教育为载体,增强规则意识

仪式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口令仪式帮助学生建立规范意识。例如“上课铃响进教室,放好书本坐端正”等,学生在集体诵读中自觉调整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班级还可通过民主制定班规的仪式,组织学生讨论纪律、礼仪等多方面内容,共同参与班规制定。这一过程不仅增强学生规则认同感,也提升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以仪式教育为载体,提高审美素养

仪式教育能够系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浪花中队”中,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班牌卡通形象“亮亮”,并通过集体投票、揭幕悬挂等仪式,增强归属感与审美认同。每月定期开展黑板报创作,学生运用色彩、文字和图案,合作完成设计新颖、主题鲜明的板报,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四、以仪式教育为载体,提升劳动素养

针对如今大部分孩子劳动体验不足的情况,仪式教育可显著强化劳动培养效果。例如开展“播种绿色,拥抱春天”劳动实践时,通过多个仪式环节增强体验感:教师讲解作物特性与种植要领;校领导把系有红丝带的幼苗颁发给学生;家长示范播种方法,学生亲自松土、栽种、浇水;最后通过插立认养名牌,承诺长期照料。这一系列仪式,不仅深化劳动体验,也培养了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五、以仪式教育为载体,激发团队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仪式元素,能有效激发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学校通过为田径、篮球、足球等队伍设立响亮的队名,隆重颁发队旗与定制纪念章,制作荣誉纪念册,以及组建统一口号与服装的啦啦队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团队氛围。学生在比赛中努力拼搏、团结协作,不仅提高运动热情,也更深刻理解集体荣誉与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以仪式教育为载体,能够从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审美情操、劳动实践及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系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与家庭应共同重视仪式教育的开展,为其设计更多富有意义的仪式活动,使孩子们在仪式中感知、体验和成长,最终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