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与实践
日期:09-18
路桥区桐屿街道中心小学 朱敏
一、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中对“空间观念”的描述中有一条:能够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能够使用这些词对生活中的相对位置进行描述。本单元则是学习用“东、南、西、北”等统一标准对位置与方向进行描述,为后面六年级进行更精准地结合角度的空间描述做基础。
本单元例题的安排:例1由生活经验引入,理解并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例2是通过对平面图认识“指向标”,掌握平面图的绘制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且能在平面图上根据不同的观测点描述同一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方向,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例3是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理解并掌握位置的相对应。
二、前测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着重思考了两个问题:第一,能否用一课时教学?第二,有了“东、南、西、北”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否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自主探究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相关知识。于是,给学生安排了一次前测。
前测题:观察自己家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分别有什么,先与你的父母说一说,然后画在下面方框里。
前测结果分析:全班45人,有28人递交了有效结果,其中10人描述的是家所在的小区四周的建筑,这类作品大多数都遵循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平面图绘制原则。另外,有18人描述的是房子内部不同方向的布置,从学生绘制的阳台方向来看,这种绘制成果有更多不同的方向规定。最后,只有4人画出了指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指向标。没有人画出只有“朝北为北”的简易指向标。
三、单元整合教学思路
因此,本单元教学决定这样整合:教学路径跟随着小明的观察者视角先掌握“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并随着观测者的移动改变观测点,从而找到相对位置,并准确描述位置和方向。其中要注意的是为了平面图的学习更加有序有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需要在例题中先行进行规定式呈现。以上两块重新整合后的内容会超过一节课的容量,但不足两节课。第二课时可以在多余的时间内让学生根据“东、南、西、北”的学习经验进行另外四个方向的学习。第三课时安排实践拓展课,把平面图规划路线的内容放在其中,拓展学生的生活应用能力。
纵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用丰富的活动,必要时充分地重复,拉动学习力较弱的学生,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有效、高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