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 邬肖肖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推动教师专业能力迭代、实现课堂教学深度转型?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以“研教提质”为核心,打造了一套覆盖“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分层成长、科研创新”的校本研修体系,不仅让师训走深走实,更让教师成长看得见、摸得着。
一、专家“搭梯子”,前沿理念落地课堂
为了帮教师精准把握“三新”核心,该校既邀请课程教材领域资深专家开展新教材解读专题讲座,拆解编写逻辑与教学重难点;又组织线上前沿理念分享会,聚焦人工智能+教育、跨学科教学等热点,手把手教教师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如今,不少教师已能熟练将AI作业分析、跨学科主题设计融入日常课堂,让“新”理念真正转化为“实”效果。
二、名师“当标杆”,同课异构碰撞火花
该校定期邀请省、市名师到校上示范课,课后名师现场拆解教学设计思路、课堂调控技巧;各学科还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围绕同一课题,用不同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呈现课堂。通过对比研讨,教师们跳出“单一教学思维”,总结出数十种适配新教材的教学策略,不少年轻教师直言,跟着名师学、和同事比,进步比自己摸索快多了!
三、分层“量身教”,新老教师各有成长
该校按教龄与能力将教师分为新入职(0-5年)、成长期(6-8年)、骨干型(9年以上)三阶,按需定制培训内容。新教师学师德规范、课堂实操,通过“师徒结对”快速站稳讲台;成长期教师攻学科重难点、信息技术融合,在分组磨课中提升能力;骨干教师牵头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还能通过“齐贤工作室”“校际交流”辐射经验。
今年,成长期教师每人执教1节“智慧课堂”,区级公开课10节次,骨干教师带领的5个课题组成功结题,新老教师携手成长的画面成了校园里的风景线。
四、科研“探新路”,教学问题变研究课题
该校鼓励教师把教学难题变成研究课题,定期邀请专家指导校本课题,今年已有25项市、区课题立项或结题。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搭建“教学成果展示平台”,课题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论文、示范课,让“科研”不再是纸上谈兵。
五、阅读“润心灵”,经典里找教育初心
该校重视教师精神成长,组织教师研读《正道沧桑》《先生归来兮》等经典,通过“浸润式共读”让教师在书中找教育方向、悟育人担当。如今,“从经典找方法”成了教师们的习惯:语文组从《先生归来兮》中提炼出“情境化朗读”教学法,学校党员阅读小组结合《正道沧桑》设计“红色文化”主题课,让经典真正滋养教学实践。
六、特色“融课程”,教师成课程创生者
结合“童眼看世界”校园文化,教师们以新教材为基础,开发出“走进世界遗产”“科技改变生活”等主题课程。在课程开发中,教师们主动整合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既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更从“教书匠”变成了“课程创生者”。目前,该校已形成5门特色校本课程,其中《童眼看世界》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
从“怕改革”到“敢创新”,从“守课堂”到“谋突破”,东山中心小学的校本研修,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成长的支点。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三新”实践,让师训更精准、成长更扎实,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