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监管新规能否重构债基市场格局?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4版:爱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债券基金生态中,理财资金将短期纯债与中长期纯债基金作为“流动性管理+增厚收益”的工具,但交易导向的考核机制和频繁申赎,通常会放大市场的短期波动。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或将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其中,关于债券基金赎回费率的安排将长期利好市场,对于重构债基市场格局起到促进作用。

新规发布或为债基带来更多变化

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释放赎回费率机制优化等制度的信号,公募基金的投研和风控能力或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发挥作用,实现穿越周期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明确,除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之外,各类基金及其份额均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细化来看,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基金中基金(FOF),应当按照以下费用标准收取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少于七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5%的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满七日、少于三十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1%的赎回费;对持续持有期满三十日、少于六个月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0.5%的赎回费。

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便引发债券市场的热烈讨论。如果按照规定来看,持有债券基金不到半年,就会被施以惩罚性的赎回费率,投资收益很可能被摊薄。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12日,全市场共有约2400只纯债型基金(仅统计基金主代码),近6个月的平均收益为1.05%。其中,不足0.5%的有333只,0.5%至1%的有800只,1%至1.5%的有887只,超过1.5%的有380只。

这意味着,近半年内购买纯债型基金的投资者,若选择当下赎回,扣除赎回费用后很可能会面临亏损。

机构投资者走到决策“路口”

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机构既是债券基金的主要持有人,也是维持负债端稳定性的主要力量。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机构投资者也到了需要做出策略调整的重要抉择时刻。

据公募基金2025年中期报告统计,截至二季度末,机构投资者在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短期纯债型基金中持有份额占比分别为91.77%和54.51%,合计持有规模约6.55万亿元。

债券基金能吸引大量机构投资者,主要得益于公募基金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与便利性,以及债券基金享有免税的政策优势等特点。在低赎回成本的前提下,债券基金分红收入可免除所得税,市场中也衍生出一些机构“定制基金”。一旦赎回成本提高,分红效应被摊薄,该类产品对机构的吸引力也将受到影响。

有券商固收研究团队进行过测算,以投资10年期国开活跃券“250215.IB”为例,其票面利率为1.65%,持有30日和6个月期间利息的收益分别为0.138%和0.825%。据此估算,若银行自营通过公募债基投资该券,能够节约的利息收入的税收部分分别约为4个基点和23个基点。考虑目前债市资本利得空间有限,其节税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总体节税收益或难以覆盖赎回成本。

一旦债券基金对机构的吸引力减弱,债券基金的总体规模或将进一步缩减,紧随其后的就是债市短期波动加大。但从长期来看,征求意见稿落地后,由于债券基金流动性管理功能和交易功能被削弱,债券基金的产品与投资者结构也将面临重塑。同时,也将有利于增强债券基金规模的稳定性,有助于投资策略的施展。记者 陈佳杰/文 吴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