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硝烟未散的“外卖大战”下,谁得谁失?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3版:深度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段时间以来,外卖平台企业为争夺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反复发起“百亿补贴”“大额神券”等外卖大额补贴活动,使大量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就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滋生一系列畸形现象。5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约谈相关平台,但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仍然此起彼伏,给餐饮市场带来深刻影响。

正常的市场竞争不应该遏制,但有必要对非理性竞争行为加以引导。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给三家平台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只收到美团、京东回函),深入一线餐饮店铺探访,就外卖价格战进行深度调研,呈现各方观点,期待全社会了解价格战、走出价格战。

盘点餐饮小店的生存账

最近一段时间,数以百万的餐饮商家卷入以“补贴”为名的漩涡。在这个当口,许多中小餐饮商家要同时面对两道选择题:外卖生意,做还是不做?做的话,卷还是不卷?

“标价20多元的面,毛利剩一块”

“看似是平台出几百亿在补贴消费者,但商家却出了大头。”说话间,李新宇打开了某平台的商家后台,向记者展示起外卖订单的“B面”。他在河南商丘经营着一家韩餐店,堂食与外卖各占日常流水的一半。

软件页面显示,一份定价为21.8元的拉面,外加2元包装费和5元配送费,订单价为28.8元。消费者用完11元的“补贴”后,实际支付17.8元,可商家到手仅有11.33元。

“这份面成本大概10元,我们堂食定价17元,毛利7元,可到了线上,毛利只剩1块多了。”他计算着。

仔细一盘,记者发现,消费者从平台领取的11元补贴中,商家需要承担7元,平台仅承担4元的“神券”。再细分,商家补贴的7元,被拆成3份:新客立减1元、减配送费3元和3元“神券”。

除此之外,商家还需向平台支付服务费,即商品定价加外包装费(21.8元+2元=23.8元)的23%。这笔订单,李新宇需向平台支付5.47元服务费。

“那为什么不关闭优惠补贴呢?”记者问道。

“关闭补贴就意味着订单量减少。我们做过这样的测试,头天还有30单左右,一旦不参加平台补贴活动,第二天就会下降到只有几单。要么保订单量,但挣得少,要么挣得多却出单少,横竖都吃亏。”李新宇有些无奈,“平台的算法细则是个‘黑箱’,平台也不会明说是因为商家不参加活动,所以流量减少。”

“顾客来堂食,也要点外卖”

一样不满平台“预计收入”的还有开包子铺的张士友,他已经在天津南开区经营了近20年的社区店。今年的“外卖大战”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

“原先我们平均每天出100单左右,最近4个月,订单量能到150至160单,周末甚至能到200单,店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可收入没怎么增长。”老张有些苦恼。

他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起一个稍显极端的订单:一两猪肉包子12.9元、一个五香茶叶蛋3.73元、外加一瓶可乐4元,包装费2.2元,共计23.18元,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为15.08元,优惠后金额为8.1元。而这8.1元扣除向平台支付的佣金、配送服务费和其他支出三项之后,最后的预计收入仅2.82元。

“也不是说每一笔订单都这样,但极端订单数量在增多,有的消费者甚至到了店里也点外卖,然后直接堂食,花三四块钱就吃顿20元的午餐。”老张苦笑说。

“放弃做外卖,实属卷不起”

同样是经营“社区店”,在青岛开饺子馆的刘丽显然没有那么多烦心事。眼下,能把堂食生意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三月刚开新店时,我就尝试做外卖,平台的活动也积极参加,但是光出单不挣钱啊,一个月算下来还得倒赔点钱,只好把网店给关了。”刘丽的店里还雇了几个包饺子的人,一个月人工支出1万元左右,另加每年4万元的房租,水电这些小开支她都没有细算过。

“有的顾客也问我为什么不开个外卖店,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专门建了个微信群,只要生意忙得开,我们两口子就轮流给附近的街坊把饺子送上门。”刘丽讲着自己应对外卖需求的办法。

做餐饮的头几年,他一直深耕外卖业务,去年年底才决定要“转型”堂食正餐。在他看来,聚焦线下既是大环境使然,也是事业道路上应该做的新尝试。

“做外卖头几年还能挣到钱,近些年很多商家一下子涌进平台,竞争开始变得异常激烈,平台佣金比例也一路水涨船高,卷到最后不挣钱了就盘算着换个赛道。”王鹏程说,“前几年,我和平台还签订过5%的佣金协议,现在我做自配送都涨到了接近10%,周围签订平台配送协议的商家已经涨到了20%以上。”

加剧餐饮市场“内卷”

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有失衡风险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认为,“外卖大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餐饮市场“内卷”,使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面临失衡风险。

——餐饮业出现“单量暴增而营收停滞”现象

7月以来,我国餐饮市场收入增速同比下滑,行业指数持续走低,风险信号不断累积。

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平台补贴大战带来的“虚高繁荣”有关——平台补贴在未显著提振整体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改变了消费选择,将线下堂食客流转移至线上,吸引了对价格较敏感的增量订单,一些企业出现“单量暴增而营收停滞”的怪象。

比如,有火锅品牌集团上半年关闭88家门店,门店数量首次出现收缩。有的百年老字号企业,营收利润双降,利润大幅下滑。

吴坚认为,“外卖大战”对餐饮业的影响不容小视。在外卖平台的流量算法和补贴规则下,平台扣走大量“流水”,加上原料、房租、人工等成本,不少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有的甚至“越爆单,越亏损”。同时,补贴资源过度向头部品牌集中,导致行业生态发生变化,特色餐饮店铺等多元化主体受到冲击,价格体系与行业结构面临失衡风险。

——平台补贴大企业竞逐“全网最低价”

平台算法与规则的设计导向是追求自身效率与利润的最大化,这导致流量、用户、资本等向极少数能最大化创造商品交易总额(GMV)的头部主体集中。

一些餐饮企业表示,低价促销虽能在短期内增加订单量和销售额,但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有的企业不得不降低食材品质或减少菜量来控制成本,对消费体验和行业口碑带来一定冲击。

美团:中小商户实际收入减少不止15%

记者对话美团研究院执行院长厉基巍,探讨“外卖大战”将走向何方。

——即时零售日均近3亿单,绝大部分是泡沫

记者:美团大量补贴外卖业务的初衷是什么?截至目前,即时零售市场的情况怎么样?

美团:今年行业内几轮补贴战、价格战,美团都是被动卷入。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看,即时零售市场的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上涨至7月的2.5亿单,到8月甚至接近3亿单。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泡沫,是补贴大战下的虚假繁荣和无效增长。

从订单结构看,大部分增量订单是奶茶、咖啡等。这些订单大部分又来自头部连锁品牌。对大部分中小商户来说,堂食订单减少,也没有拿到补贴,价格体系被破坏,商家和行业的长期利益恐怕会受到损害。

——中小商户实际收入减少不止15%

记者:据报道,部分商家参与“外卖大战”后,实际收入是减少的,对此美团怎么看?

美团: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价格战、补贴战,给中小商户群体造成实际收入减少不止15%,并且中长期还将削弱其运营能力和店铺生计。

记者:针对相关部门提出停止“内卷式”竞争,美团有何具体行动?

美团:8月12日,美团外卖启动“堂食提振”计划,鼓励消费者到店聚餐或自提,把顾客和订单留给门店。8月5日,美团启动中小商户发展扶持计划。今年年底,美团助力金将新增覆盖超10万家餐饮小店,单店助力金最高5万元。

京东外卖占全国外卖市场超31%份额

京东外卖进入大众视野后,市场占有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京东相关负责人。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记者:截至目前,京东在外卖市场的占有情况如何?

京东:2025年3月,京东正式推出外卖业务。截至目前,京东外卖覆盖350个城市,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入驻超过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近200个餐饮品牌订单量破百万,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1日,京东外卖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约有45%的市场占有率。

——外卖恶性补贴京东完全没有参与

记者:据报道,“外卖大战”使部分商家实际收入减少15%以上,京东怎么看?

京东:有些平台推出的补贴政策属于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京东完全没有参与。

——未解决的垄断是外卖行业内卷的底层原因

记者:外卖平台价格战的根源是什么?停止“内卷式”竞争的难点在哪里?

京东:平台垄断、集中度过高,是造成外卖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幽灵外卖大行其道、商家对高佣金叫苦不迭、骑手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底层原因。未解决的垄断是外卖行业内卷的底层原因。

停止“内卷式”竞争的难点在于:第一,平台商业模式和行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第二,平台竞争惯性与价格内卷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平台竞争模式不创新,就会持续激化价格内卷,给行业带来损害。同时,也要警惕反低价变成限制竞争。第三,头部平台往往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形成阻碍后进入者的壁垒。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从长远看平台的竞争最终会增加社会福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外卖大战”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对部分商家造成冲击,但从长远看,竞争最终会增加社会福利。重要的是,平台需考虑对小规模或有特色店铺的扶持,以保护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生态。同时,商家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运营能力。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