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你愿意去到什么朝代?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是的,宋朝外患不断,但内乱不多,市民文化兴起,生活气息浓厚。宋人的业余生活是抚琴弈棋、宴饮集会、踏春赏花、古鼎焚香……可以说,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跨越千年历史,本期我们走进黄岩和路桥,解锁宋朝古人的风雅生活。
一件青瓷,千年宋韵
循迹千年宋韵文化,青瓷的故事有着相当大的篇幅。首个行程,我们驱车前往黄岩沙埠镇,探寻这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
沙埠镇,一座绵延千年的文化古镇,以精美绝伦的“沙埠青瓷”名扬天下。这片被群山环抱、溪流萦绕的土地,曾经以窑火点亮夜空。山上的茂密林木年复一年提供着无尽的燃料,使得它从晚唐五代到南北宋时期窑火生生不息。船只满载青瓷,顺流而下,从沙埠溪驶向远方。如今,正是沙埠窑遗址的发现,打破了“台州无瓷”的传统观念,也弥补了越窑与龙泉窑之间的发展空缺。
导航“沙埠青瓷窑址”,到附近就能看见“青瓷村”的蓝色路牌,再往马路对面看,“沙埠青瓷窑址”的石碑就在这里。沿路进去,便是始于晚唐、盛行于北宋时期的古窑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行走在古窑址上,一步一趋,脚下皆是文明的碎片。
据介绍,沙埠青瓷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斜长72.32米的竹家岭窑址窑炉遗迹,是浙江地区目前已发掘的两宋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为清晰的窑炉遗迹。
沙埠青瓷的生命为何能跨越千年?因为这里凝结了沙埠窑瓷匠们的心血,他们通过练泥、制坯、印坯、削坯、晒坯、刻花、施釉、装匣、烧窑、收器等10道工序,把大自然赐予的材料,烧制成新的物质。
在不远处的沙埠镇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我们见证了它的诞生。展览馆虽然不大,但关于沙埠青瓷的历史记载还是较为详尽的,进门处便是面青瓷展示墙,造型以圆器为主,端庄中藏着不动声色的优雅。一楼馆内还配有专业的青瓷制作体验区,分制坯、晾晒、烧窑等区域,提前预约还有师傅手把手教学传统青瓷制作技艺。
若想了解更多,可以去黄岩博物馆饱个眼福。该馆藏有以沙埠青瓷为主的黄岩窑青瓷珍品30多件,其中6件还是国家一级文物。
百年老街“焕新颜”
黄岩的沙埠老街,与路桥十里长街相比,是另一番景象。它藏于沙埠镇的闹市区,入口处就有个菜场,想买沙埠嵌糕、豆腐干、菜头、芋头娘等当地特色美食,这里一定是不错的选择。
空气中弥漫的诱人香气,瞬间将我们拉入美食天地。沙埠豆腐干摊位前人声鼎沸,店主熟练地切着色泽酱黄的豆腐干,热情招呼着顾客;另一边,热气腾腾的“锅二羹”正出炉,以沙埠本地优质芋头、豆腐、猪脚、红萝卜等食材炖煮而成,软糯的芋头、嫩滑的豆腐与醇厚的汤汁交织,糊而不腻,美味极了。
再往深处走,老街原始的模样开始逐渐显现。相传,沙埠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长百余米,曾是黄温古道上的重要集镇。繁华热闹的古商埠,富绅巨贾云集,是黄岩曾经的十大老街之一。
而今,商贾虽已不在,老街建筑仍存。一百多间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两旁,飞檐翘角、雕花门窗,透着精湛的技艺与审美意趣。
这一路,我们像“时光收集者”,见证老街过去的样子,体验它如今的繁华,倾听它未来的故事……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脉络上,构成沙埠老街独特的宋韵景致。
一块沙埠糕的百年传承
年糕是台州人过年的“仪式感”。在黄岩,年糕俗称“糕”,古时称之“米糕”。明清时已成常年供应的小吃。来到黄岩沙埠,沙埠糕可不能错过。位于沙埠南新街120号的百年老店卢氏沙埠糕,就是一代人的美食记忆。沙埠糕制作技艺也于2009年列入黄岩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到店正值午市,店外豆腐干飘香,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卢氏沙埠糕”第四代传承人卢金谙和父母忙着招呼客人,有时和熟客问个好,有时询问第一次来的客人是否合口味,得到的反馈都是一个“大拇哥”。
卢金谙说,沙埠的土质好,沙埠的水也好,最早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用沙埠的溪水制作手捣糕,年糕软糯有嚼劲,吸粉无数,后来这手艺也一代代传下来了。
“年糕都是每天清晨现场制作的,按照传统手工年糕浸米、磨粉、蹭捣等工序来,手工捣糕,现做现卖,所以许多顾客即使吃了几十年,每天一大早还是要来尝一回。”
沙埠糕怎么吃?两种方式可选。
其一,刚“出炉”的手捣年糕热气腾腾,爱吃甜可蘸红糖,爱吃咸可配一碗沙埠豆腐干、芋头娘、咸菜猪大肠或者骨头汤,米香味浓郁,嚼劲十足。
其二,做成嵌糕,就是把年糕摊薄成饼皮状,包上各种菜肴,比如豆腐干、腌菜、洋葱、卤肉、大肠等,再裹成筒状即可,类似“食饼筒”的年糕版。一口咬进去,各种食物的美味都在这里面了,弹牙的猪大肠、饱含卤汁的豆腐干、爽口的咸菜还有糯香韧劲的沙埠糕,满满的幸福感。吃上一份,一早上绝对管饱。
如今,卢氏沙埠糕的名气已经传到了黄岩外,客人有从椒江、路桥来,也有从杭州、上海来,还有钟汉良等多位明星前来打卡。作为年轻一辈的传承人,卢金谙的愿望很简单,用年轻人的视角去推广卢氏沙埠糕,让这份百年传承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