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深度提问的回归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8版:文体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度访谈节目,正以全新形态重回观众视野。今年夏天,一档名为《陈鲁豫·慢谈》的深度访谈节目悄然上线。首期节目邀请知名记者易立竞对谈,上线不久播放量便突破三百万。在信息泡沫翻涌的当下,观众对于深度访谈节目的渴望仍未熄灭。

「1」 再度翻红,焕新归来

《陈鲁豫·慢谈》这档视频播客节目于8月18日开播,一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播放量迅速突破百万,相关话题登上热榜,引发讨论。高赞评论中,有网友留言,“对两位老师的对谈有共鸣,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过去了”“梦幻联动,值得N刷”“时代的变化让麦克风的位置发生转换,之前看鲁豫和易立竞都是提问者,这次终于看到她们聊聊自己了。”

尽管这档节目以“视频播客”自称,其本质仍属深度访谈节目的范畴。近年来,传统的深度访谈类节目在经历过由盛转衰之后,随着移动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再度翻红,成为了当今社会比较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

《十三邀》《热浪之外》《豫见她们》《岩中花述》等多档新生深度访谈节目脱颖而出的同时,老牌节目也不断迭代。2016年,《鲁豫有约》告别长沙发,走出演播室,从周播改为季播,推出《鲁豫有约一日行》;《非常静距离》则从明星访谈转型为明星、达人、素人的多方位访谈,并从电视台首轮播出改为短视频平台首发;《杨澜访谈录》则变成了一个访谈“出品品牌”,打造了诸多系列主题访谈,如《逐风者》系列等。这些创新性深度访谈节目,正在重新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

「2」 内容深化,形态多元

当下,深度访谈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显著变化。节目内容不再沉迷于“精英叙事”,而是将视线投向各行各业有故事的人群。《陈鲁豫·慢谈》中,鲁豫和易立竞从职业发展聊到个人成长与时代变迁,对话的时空纵横交错,既关乎当下,也回溯过往;2024年新版的《圆桌派》,在主持人阵容上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包括社会学者、文化评论家、年轻的网络红人等;《热浪之外》第二季以“跨行业对话”为密钥,邀请八位来自文娱、体育、商业等不同行业的嘉宾,聊聊“标签之外”的人生。节目镜头对准他们凌晨的办公室、镜头后的努力、赛场上的汗水,展示着他们对热爱的坚守、对迷茫的突围、对生活的坦诚。

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而是以轻松自如的状态,游走于访谈的各个场景中。《十三邀》中,主持人许知远展示给观众的是不修边幅的形象,让人产生另类与不羁之感。这与观众心目中访谈节目主持人端庄、得体、严肃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主持人,不如说是一个观察者,比如在访谈陈嘉映之前,他就因缺乏足够的哲学知识陷入自我怀疑中。

访谈的场景不再局限于演播室,而是拓展到各种真实空间。《十三邀》的访谈环境相对动态,许知远与嘉宾的对话来自于一走一动之间,访谈环境不固定,对话罗翔时在去往书店的路上;对话仁科在广州街头;对话赖声川在剧场,节目镜头以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相结合,更有代入感。多数被访嘉宾在这些相对熟悉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摒弃聚光灯下的正襟危坐,会更加自如主动地畅所欲言。

播客与视频播客也成为深度访谈的新兴载体。《忽左忽右》《声东击西》《岩中花述》等节目不仅订阅量极高,单期播放数据也表现亮眼。

「3」 不可替代,思考永续

深度访谈节目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多样思考。《一天零一页》第三季直击蔡磊现状,无论身体怎样恶化,他始终没有停止工作。哪怕是2024年的除夕夜,他也工作至深夜。在节目中,他不再像以往一样习惯说出慷慨激昂的话,而是透露自己当下的困境与对未来的思考。这种真实感让观众感受到一个鲜活的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挣扎。《岩中花述》中鲁豫与心理咨询师张春对谈亲情、友情、成长与生存,许多观众在评论区表示被深深打动甚至落泪。

纵观二十余年发展历程,深度访谈节目的形式、内容与话语方式持续演变,但其核心理念始终未变——它不断沉淀时代经验、呼应社会情绪,在不同环境中持续释放活力。正如杨澜所言:“社交媒体兴起就像野火一样野蛮扩张,但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会回归理性。除了好玩、热闹的东西之外,需要一些有思考有洞察的内容。就像风浪之下,海底还是有沉淀和基础在的,热闹之后,还是会慢慢回归常识。”这些关于生命、事业与时代的深度思考,从未离开,也永远不会远去。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