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雨欣
在网络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当今社会,当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悬案》在上映之前的戛纳电影节引发热议时,这部改编自80年前一起真实杀夫案的电影,尚未公映便已先声夺人,而围绕它的讨论却大多聚焦于演员的番位、导演的手法以及演员们在电影节的表现。
「 1 」
电影主人公詹周氏(章子怡饰演),她的命运反映了那个年代底层女性的困境。詹周氏原本姓杜,从小父母双亡,长大后被卖到上海给人当丫鬟,17岁时被许配给詹云影(王传君饰演的大块头),21岁正式结婚,婚后就住在“酱国弄”这个地方。然而,婚后生活并没有如她期望的一样幸福。新婚不到两个月,詹周氏的丈夫就出轨、赌博,更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对她进行家暴,詹周氏也因此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詹周氏只能瞒着丈夫去纺织厂打工。丈夫发现后,对她拳打脚踢,她卧床不起,工作也被迫辞去。杀死丈夫的念头由此萌生。
1945年3月20日清晨6点,29岁的詹周氏将丈夫詹云影大卸十六块藏于皮箱。邻居宋瞎子(易烊千玺饰演)在睡梦中感受到了从楼上木地板缝隙中滴在脸上的“水”,没多想就出了门,满脸的血迹暴露在众人面前,引来警察询问情况。随后警察来到詹周氏住处,而她浑身是血地打开门并承认了自己杀害了詹云影。此案迅速成为当时小报狂欢的素材,各种关于偷情的猜测以及恐怖的细节被肆意添加。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詹周氏要么被描绘成“毒妇”,要么被塑造成“受虐狂”,唯独缺少对她作为人的基本理解。
在法庭上,詹周氏简短陈述了长期遭受家暴的事实:“他用火钳打我,用刀背砍我脖子,用剪刀戳我大腿。”但这些声音很快淹没在公众对血腥杀人细节的好奇中。耐人寻味的是,詹周氏最初被判死刑,却在社会各界的“求情”下改判无期。但这些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 2 」
这部电影的热映似乎表明了另一层面的本质。吸引观众的似乎是强大的阵容和女性的苦难,而非真正理解其灵魂。在影视剧中将女性苦难奇观化似乎已成为一种隐晦而流行的趋势,但问题并不在于展现苦难本身,而在于展现的方式与目的。通过将痛苦艺术化,赋予女性某种虚假的“力量感”。无论是《酱园弄·悬案》中詹周氏的以暴制暴,还是诸多影视剧中“黑化”的大女主,这一切仿佛都在暗示:唯有通过极端的痛苦与反抗,女性才能获得主体性,才有勇气靠自身的力量去改变生活。这种逻辑的本质仍是暴力的,它无形中设立了“不够痛苦就不够真实”的潜规则。
真正的女性叙事不应止步于展示伤口,而应当去追问刀从何处来,也就是伤害的根源是什么。电影中,女作家西青(赵丽颖饰演)在《杂志》六月刊上,发表文章《力东夫者辩》,“唯有常受委屈和难堪的人,才是永远心怀毒狠的,久而久之,化为厉气,才必须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做出来的结果,使万人流血,便是英雄;使一人流血,便是犯罪。”而一同关在监狱中的王许梅(杨幂饰演),则更像一根夜空中划亮的火柴。她用语言点燃了詹周氏对于求生的渴望。可最终这个鼓励别人活下去的人,自己却在假借生日让詹周氏吃上奶油蛋糕的当天,即使怀有身孕依旧被处决。
「 3 」
影片利用话剧形式,借用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让娜拉说出“首先我是一个人”时,就指明了女性叙事的本质不是将女性视为性别符号或苦难载体,也就像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一样“She's got no name”——她,没有名字。描述女性苦难的重点在于还原其为完整的、复杂的人类,她是独立的一个人。《酱园弄·悬案》的遗憾或许在于,它再次将一位女性简化成了“杀夫者”的标签,而未能探索她作为那个时代普通女性的全部生命经验。在史料记载中,詹周氏做过女工、当过佣人、尝试经营小生意,这些生活片段本可以拼凑出一个更立体的形象,却大概率会淹没在电影对凶案的重构中。
步出昏暗的影院,刺目的天光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下一次面对关于女性的苦难叙事时,我们究竟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单纯的旁观,还是选择成为共情的见证?这个选择的分野,将决定詹周氏们的命运是永远封存在历史档案里,还是继续在现实的阴影中重复书写。
【网友评论】
Oolin: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我好深刻我好沉重我演技好精湛我素颜上场快来夸我”的做作感。
咕噜咕噜:导演搭了个草台班子,看大咖们互飙演技,上演“角色高光”,却忘了电影的本身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Noboooody:“别的字你不认识,但这三个字你得认得。”认得啥?“詹周氏”这种名字有啥好认的。
刘浩存:王许梅的人生是一场从巅峰坠入深渊的悲怆史诗,即使在狱中,她仍以“大姐大”姿态成为同房囚犯们的精神支柱,用生存智慧点燃他人希望。杨幂通过挺直的背脊与消瘦面庞的强烈对比,将人物“美得破碎却充满生命力”的特质具象化——脖颈伤疤、指尖颤抖、含泪微笑,每个细节都是无声的控诉。没想到,最后十八相送送的是自己,紧接着的嘶吼是对命运弄人的绝望和生的渴望,但她仍然将生的渴望延续给了詹周氏。整场电影里杨幂无论是演技还是台词都让人惊艳。
元气:影片名里的“悬案”是真的悬案,因为影片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情节在关注案件本身真相与推理过程。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显得过于刻意,男性群像被塑造成了裹挟着情绪与暴力的压迫群体,女性群像则有一种”抛开一切事实不谈“的被强行高高托起的被压迫群体。作为电影上部,唯一的价值似乎就是在交代故事背景,感觉像看了一部民国版的《消失的她》+《好东西》+杨笠群体无差别性攻击脱口秀的缝合怪。
Reise:就像片子里那头黑猪一样,处处用力过猛但是又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
老哥别叹气:喜欢杨幂的可以买张电影票,喜欢陈可辛的可以买点鸡蛋和白菜帮,喜欢其他演员的可以买个教训。
林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