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2版:看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参观

体验食堂

扫一扫 可预约参观

扫一扫 看更多精彩视频

“看到《台州晚报》的报道,台州一对相守75年的‘白金婚’夫妻过上快乐的养老生活,我们也想到这家康养中心看一看。”9月13日上午,路桥的8位中老年人坐上台州市社会福利院(社发·国怡康养中心)(以下简称“社发·国怡康养中心”)的接送专车,踏上了寻找理想养老之所的探索之旅。

这群人是相识已久的“闺蜜”,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50多岁,曾是并肩作战的同事,如今是关系亲密的老友。她们几乎每周都要聚会,还带上各自的丈夫加入这个“大家庭”,一起游公园、逛市集,甚似“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兄弟姐妹。

“闺蜜团”想抱团养老

“闺蜜团”领头的是一位80岁的路桥老人,当过老师又转行做了会计,大家都尊称她为“王老师”。

“不想让孩子为我们分心,养老的事得自己先摸清。”王老师打开了自己的手机说,她看到台州晚报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拒绝儿女奔波!台州这对夫妻决定这样养老,日子过得让人羡慕!》这篇文章,分享给“闺蜜团”后,他们动了实地探访的心思。

王老师表示,“闺蜜团”共有十多人,他们8人作为代表先来参观,因为大家都能接受去养老院养老的新理念,“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在外地,有的在国外,有的事业正值繁忙的重要时期,我们不希望他们有更多压力。”

这种想法,也代表了当下越来越多老年人独立的养老观念。他们不再将养老责任完全寄托于子女身上,而是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考虑儿女的同时,他们也在提前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打算。看到年过九旬的曹根寿夫妻把养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也怀着对养老新方式的美好憧憬,想找个理想之所抱团养老。

“我们跟儿女不住在一起,假如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想连累孩子,也不喜欢请保姆,还是选择住到养老院去。”王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未来的养老生活,她和老伴的想法一致——找一处满意的养老院度过余生。

王老师还透露,这次参观不仅为了自己和小团体,还带着一位90多岁老朋友的托付。“我的这位老朋友想换一家养老院,听说这里不错,让我帮忙先去看一看。”

实地探访,与“白金婚”夫妻相遇

“这里占地面积挺大的,生活区域挺宽敞,周围树木繁茂,环境比较优美。”当天,“闺蜜团”来到社发·国怡康养中心参观,首先被这里的环境吸引。

“这家养老院的装修真超前,十年都不会过时吧。”在社发·国怡康养中心参观一圈后,“闺蜜团”中有人感慨道,整体空间氛围温馨、舒适、自然,营造了居住的幸福感,各方面考虑也比较周到,“楼上配备了书画室、阅览室,还有唱歌房、游戏区,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生活。”

参观过程中,他们还遇见了此前本报报道过的曹根寿夫妇。当时临近午饭时间,97岁的曹爷爷和90岁的杨奶奶正在餐厅等待用餐。

“我以前在路桥梅苑小区附近,经常看到曹爷爷夫妻俩手牵手散步,看着老两口幸福的模样,印象很深。”同行参观的吕女士,是“闺蜜团”年纪较轻的一位。她坦言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了老两口,一眼就认出来了,“再次见到两位老人,我觉得他们都变得更圆润,气色更好了。”

吕女士表示,“闺蜜团”中有几位成员家里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需要寻一处让儿女安心放心的养老院。看到曹根寿夫妻生活舒适、无忧无虑,有人心动了,决定回家找父母商量。

到了午饭时间,“闺蜜团”受邀到社发·国怡康养中心的食堂吃了一顿便饭。家烧水潺、鱼豆腐炒肉片、红烧冬瓜、清炒花菜,两荤两素的搭配,收获了一片称赞。

“这里的伙食不错,相比之前参观过的养老院,环境好,设施新,价格也相对便宜。我们考虑可以先试住一段时间,感受一下。”王老师说,他们这群人都喜欢与关系融洽、相处愉快的朋友一起抱团养老,这样的养老生活才有趣又有伴。

田园式养老规划,增强老人归属感

作为台州市本级唯一实现医养结合的专业养老机构,社发·国怡康养中心关注每一位老人的日常点滴,从专业医疗、营养膳食、舒适居所,到贴心养护、丰富活动。让住在这里的老人真正感受到:养老不是被动地安排,而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启。

社发·国怡康养中心不仅注重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关注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满足了居住和饮食需求,也提供了社交、互动和文化体验,让住在这里的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以后这里要建农场、牧场,家属们还能认领果树和鸡鸭。”台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杨凯婷介绍,这是社发·国怡康养中心的二期建设规划,会更多营造家园的温馨氛围,为入住老人提供田园式的养老生活体验,也增加亲属之间的黏连度。“这些动植物可以由入住老人的家庭认领,家属探望期间也可以体验田园劳作。提升老人生活体验感的同时,给老人们更多归属感。”

记者 徐颖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