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一丝“燥”预示秋天临近 养生重点转向滋阴润肺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第03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过了立秋,真正的秋天离我们就近了。近段时间的天气,暑热中带了一丝“燥”,敏感的人已经能感觉到皮肤、鼻咽干燥。医生提醒,接下去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气候干燥。这种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导致一系列“燥象”,要注意调节。

不要忽视季节转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家在椒江的小陈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平日里工作忙碌,加班是家常便饭。但以前,他总能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将这些压力化作前进的动力。然而,立秋以后,小陈的肠胃就开始闹起了脾气。

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会感到一阵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仿佛有一股无名的力量在肆意搅动。吃饭的时候,他也没有了往日的胃口,看着满桌的饭菜,却只觉得索然无味。稍微多吃一点,肚子就会胀得难受,时不时还会传来一阵隐隐的疼痛。

除了肠胃的不适,小陈的心情也变得莫名地悲伤起来。以前,他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喜欢和朋友开玩笑,喜欢在闲暇时光去探索城市的角落。可现在,他总是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在家人的劝说下,小陈终于决定去医院看看。他来到了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仔细地询问了他的症状后,给他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陈的肠胃并没有太大的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因为季节转换,加上他平时饮食不规律、压力大,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调理肠胃的药,并叮嘱他要规律饮食,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心态。

秋季需要养阴

“现在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消化系统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肠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慢性肠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台州市中心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卢薇介绍,秋天的“燥”易伤肺。“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秋天也常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脱屑等现象。部分人可能出现毛发枯燥、眼睛干涩等情况。”

卢薇介绍,秋季需要养阴。秋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最易伤肺阴。

“人体经春夏生长发散,入秋后阳气内收,阴津易亏,需及时滋阴以平衡。”卢薇说,“中医养阴主要是指滋养阴液、滋润脏腑,即通过一系列方法补充人体阴津物质,维持阴阳平衡,以适应秋季收敛、干燥的特性。具体包括补充水分及养阴生津之物,如梨、蜂蜜、银耳、沙参、鸭子等,以润肺生津;避免过度耗损阴液的行为,如过食辛辣煎炸的食物、熬夜、出大汗等;调节生活节奏,使精神、作息与秋气收敛相适应。”

此外,秋季养阴也是为冬季“藏精”做准备——秋冬养阴藏精到位,才能为来年阳气生发奠定基础。

中医如何看待“悲秋”情绪

“中医认为秋气与‘悲’(忧)相应。进入秋季,气候萧瑟,草木凋零,昼短夜长,人体内的阳气会随着自然界的这种变化而潜藏于内;肺主悲,在志为忧,秋燥伤肺或肺气不宣,使肺气郁闭、心神不宁,更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卢薇说,对于秋天容易出现的“悲秋”情绪,大家不必太过担忧,日常生活中通过调理可以缓解。

“首先是情志调摄,主动参与愉悦活动(如登高、赏菊、听音乐),避免沉溺于消极情绪;其次是饮食辅助,可适当食用百合、莲子、银耳等安神润肺之品;再者是起居运动方面,做到早睡早起,适度锻炼(如散步、太极),建议有意识地多到户外走动,与外界多接触、多交流,呼吸新鲜空气,宣畅气机。”卢薇说,与此同时,按揉合谷、太冲、内关等穴位按摩,可以帮助舒缓情绪。

记者 王琛琪/文 陈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