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项目式跨学科教学 在课堂转型中的实施探索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2版:教育荟       上一篇    下一篇

椒江中山小学 项贤府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堂教学的深度转型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一环。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跨学科教学则成为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应对复杂世界能力的有效途径。项目式跨学科教学(PBI)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走进课堂,引领着从“知识传授场”向“素养生长地”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型不仅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与教学行为,也对学校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厘清内涵与价值,重塑教学共识

项目式跨学科教学(PBI)的实施根基在于教师对其育人逻辑的深刻把握。它要求打破学科壁垒,在真实情境中围绕核心问题实现知识、方法与思维的有机整合,而非简单拼凑。教师需理解多学科视角如何互补支撑(如科学实证与人文判断的协同),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解决复杂问题,培养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系列研修达成共识,是激发全校实践内驱力的关键。

二、构建多维度研修体系,赋能教师转型

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对PBI的成功至关重要。学校需建立全面的研修体系,涵盖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团队合作和资源开发。成立跨学科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负责课程设计和校本路径探索。通过工作坊,提升教师关键技能,如提炼驱动性问题和设计任务链。建立常规的跨学科教研机制,开发教学指南和案例资源库,并实施激励措施,确保系统性支持和持续动力。

三、多维路径推进,深耕课堂实践转型

1.借鉴平移,激活思维

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跨学科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移植—本土化改造—课堂实践”的过程,积累初步经验。如将“设计节能小屋”项目结合本地气候与建筑特点进行调整实施。

2.校情先行,点面结合

遴选具备跨学科热情与潜质的骨干教师进行试点,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校本化PBI范例。同时,鼓励教师参与高层次教育研讨会,带回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

3.自主创新,深度探索

PBI的实施路径可基于学科教材内容挖掘跨学科联接点,实现多学科视角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围绕具有时代意义的核心概念,设计长周期、深度整合的跨学科主题课程单元,实现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四、创新评价机制,护航素养发展

评估PBI的育人效果需构建融合表现性与增值性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评价侧重项目实践中的关键行为、成果产出及答辩表现;增值性评价则追踪学生在跨学科素养、创新思维等维度的纵向成长。需开发多维度量规,结合多元主体评价与数字工具,实现全面、动态的学习评估。

五、走向融合共生的课堂新生态

项目式跨学科教学推动教育进入新阶段,要求教师和学生成为跨学科学习的设计者和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实现这一转型,学校需建立理念共识、研修支持、实践路径和科学评价。这样,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探究世界、解决问题的场所,核心素养得以培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项目式跨学科教学是实现这种课堂新生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