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食脑虫感染的多条新闻频上热搜,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食脑虫”究竟是啥?为什么玩水会诱发感染?感染后对健康有哪些风险?针对这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台州市立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金茜。
据介绍,“食脑虫”并非现实意义中的虫子,而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俗称,又称变形虫,是一种寄生虫。
“目前,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主要分布在自然水体和土壤的野外环境当中,比如湖泊、河流、水沟、温泉等,尤其在温暖环境下更容易滋生。”金茜告诉记者,虽说“食脑虫”的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其吃脑的特性。但事实上,“食脑虫”并不会直接吃人的大脑,而是通过感染大脑,引起原发性脑膜炎,从而达到迅速破坏脑组织的目的。
通常而言,“食脑虫”可以通过鼻腔、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大脑,引起急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或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并迅速消化溶解脑组织,严重者导致死亡。
举个例子,夏天很多人爱玩水。在水中活动时,一旦不小心从鼻腔吸入含食脑虫的污水,病菌就可能趁机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和脑组织损伤。
针对“食脑虫”感染,目前医学上有一些抗寄生虫病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不过金茜也强调,“食脑虫”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且该病的发病率极低。“我们在门诊中,目前还没遇到类似的患者案例。”她说。
预防此类感染,医生建议要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保护好的口鼻,在自然水体活动的时候佩戴鼻夹、泳镜。
在自身皮肤有破溃、伤口等情况下,尽量不要随意下水,或者在下水前要做好对破溃皮肤的保护处理,避免“食脑虫”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平时,大家在冲洗鼻腔时,也建议使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或使用煮沸过的温水,不要用自来水或生水。家里长期未使用的水管,要记得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发现在温暖淡水呛鼻后1-2周内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脖僵硬,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涉水经历,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金茜说。
记者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