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在家里换个纱窗就腰椎骨折了,还好住院第二天就能做手术,第三天就能回家了。现在戴着腰围走路、吃饭都没问题,太感谢你们了。”几日前,76岁的金阿婆和82岁的老伴程阿公,在医院病房里连声道谢。
这对携手走过多年风雨的老夫妇,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家务劳动,竟会让他们双双住进医院。
换纱窗引发骨折危机
据金阿婆回忆,20多天前,阳光正好,她和老伴想着把家里的纱窗整理整理,换上新的,让家里更清爽些。于是金阿婆用力举起纱窗,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感到背部一阵钻心的疼痛,仿佛有一根针狠狠地刺了进去。她忍不住“哎哟”了一声,赶紧换程阿公继续更换。可程阿公刚一用力,也感到背部一阵剧痛,疼得他差点没站稳。
当时,两人都以为只是不小心闪了腰,毕竟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偶尔扭一下也很正常。于是,他们按照老经验,贴了膏药,在床上休息了几天,满心期待着疼痛能慢慢缓解。
然而,几天过去了,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厉害。尤其是程阿公,连翻身、下床都变得困难。“我们俩硬扛着,后来女儿知道了,一定要带老伴来医院做检查。”
骨质疏松埋下骨折隐患
在台州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威处就诊后,经过磁共振检查,程阿公被确诊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王威同时发现,看似无恙的陪同者金阿婆,也有翻身等改变体位时腰痛的症状,便建议金阿婆也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金阿婆同样是腰2椎体骨折。王威评估病情后,认为两位老人适合进行椎体成形术。
王威介绍,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能快速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患者6-8小时便可下床活动,尤其适合高龄患者。
考虑到老人的痛苦和家庭照料的不便,王威当即安排金阿婆和程阿公住院。完善术前检查后,于第二天中午,趁着门诊休息时间,王威团队为夫妻二人实施了椎体成形术。整个手术操作仅用了30分钟,创伤仅为2个3毫米的小切口。术后当天,金阿婆和程阿公的背痛就明显减轻,第二天便能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经评估后顺利出院。
“以前总听说老年人骨折要躺上好几个月,还容易出现并发症,没想到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微创手术就能解决大问题。”金阿婆看着能慢慢走路的老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出院时,王威叮嘱他们,术后需适当佩戴腰围1个月,其间可以正常生活,但要避免搬重物及剧烈活动。
守护老年人骨骼健康
“老年人容易骨折,很大程度是因为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骼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墙壁出现了裂缝,轻轻一碰就可能倒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咳嗽、弯腰,甚至像他们这次家务劳动里的受力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骨折。”王威提醒,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起病隐匿,很多老人在骨折发生前,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是偶尔感到腰背酸痛,很容易被忽视。”
如果不及时诊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长期卧床会导致肺部感染,因为老人活动减少,痰液不易咳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肺炎;还可能出现褥疮,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皮肤破损、感染;血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在静脉中凝固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会堵塞血管,危及生命。更严重的情况是,骨折可能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王威在谈及此案例时特别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居家防跌倒,如保持地面干燥、确保地面无障碍物、在浴室加装扶手等;关注骨骼健康,定期检测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警惕腰背痛,如遇不明原因、持续的腰背痛,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可能。记者 王琛琪 通讯员 李芷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