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怡 文/图
从“苏超”到“浙BA”篮球联赛,这个夏季,大家的体育热情只增不减。然而,在享受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活力时,运动损伤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运动常见哪些损伤?伤后又该如何做好修复?记者采访了台州市康复医院康复科主管技师胡依依,就运动常见伤及伤后修复方法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
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
17岁高中生小张(化名),是篮球运动的忠实爱好者。这不,最近“浙BA”篮球联赛正热,心痒痒的他趁着假期有空,也约了好几个同学打篮球赛,结果在一场比赛中不慎扭伤了脚踝。就医后,小张被告知最好在家静养,近段时间都不能参加激烈运动,只有好好休息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篮球等高强度对抗性运动中,运动损伤类型多样,其中肌肉拉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胡依依说,拉伤常发生在过度拉伸或突然发力(如短跑、举重)的情况下,患处往往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肌肉无力等。
同样比较常见的还有韧带扭伤,主要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篮球比赛中,很多球员为了争抢篮板、快速突破,往往需要瞬间爆发强大的力量,在突然发力等状态下落地不稳,关节过度扭转,就容易发生扭伤。”胡依依说。
还有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比如肌腱炎(网球肘、跟腱炎)、骨折与骨裂、半月板损伤等,同样不容忽视。“足球、篮球运动中的急停、变向以及跳跃落地时的不正确姿势,都可能对膝关节造成严重损伤。”胡依依说。相关统计显示,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
急性运动损伤后重视科学处理
30岁的李先生,平时会抽空和同事相约足球。一次踢球回来后,他感觉小腿酸胀,当时没在意,第二天继续踢球时,左小腿在奔跑过程中突发剧痛,几乎无法站立,当晚小腿就肿胀得不行。
于是,他按照常规的方法在家自行冰敷、喷药后休息,本以为会好转,可休养两个月,小腿消肿后下地仍明显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询问后,诊断李先生是出现了肌肉拉伤,受伤部位因为冰敷和喷药做得不到位,尤其是喷药,可能想到才喷,喷的药也是自己网上随便买的,导致病情加重,需要花更多时间康复休养。
“运动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在急性运动损伤发生后,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遵循R—I—C—E原则,及时且科学的修复至关重要。”胡依依说。
具体来讲,R(Rest)指休息,受伤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损伤,一定不要强制继续活动,充分让受伤的组织得到休息;I(Ice)即冰敷,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通过冰敷可以使局部组织的水肿出血得到抑制,这样能够减少疼痛,减少进一步的损伤;C(Compression)是加压,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减缓受伤部位组织的肿胀速度;E(Elevation)指抬高,抬高患肢,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受伤位置出血肿胀的组织液回流,一般患肢要抬得比心脏位置更高。
“此外,在运动损伤的康复期,还可适当应用物理治疗,比如单纯超声波治疗:促进软组织愈合,减少炎症和肿胀等,或电刺激治疗,缓解疼痛并增强肌肉活性。”胡依依说,在康复训练方面,建议患者可以从被动活动到主动和抗阻训练,循序渐进,以本体感觉训练、稳定性训练等为主。
针对运动损伤,还有专业的手法治疗,比如松解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粘连;还有关节松动术,具体以由康复师操作,可以帮助伤者恢复关节活动度。
切忌在家“不治自愈”
“很多人认为运动损伤可以不治自愈或者在家养养就好,但其实无论急性还是慢性的运动损伤,都应该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胡依依告诉记者,她曾经遇到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肩膀疼痛,到医院做了手法理疗和处理后,疼痛消失,但不久又开始疼痛。
追溯原因,医生发现这位患者喜欢打羽毛球,过度用力容易导致肩袖损伤。“了解情况后,我们对症的处理方式是在解决患者疼痛的基础上,渐进性地让他增加力量训练,再建议患者调整打羽毛球的姿势,后来他也没有再出现类似疼痛情况。”胡依依说。
“近几年,门诊患者群体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网球肘。患者多为女性,有长期面对电脑的,有需要长时间写字的,也有长期在家做家务的。”胡依依说,遇到这种情况,她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调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单纯超声波等理疗治疗,以及拉伸及前臂力量训练,能减少网球肘再次发生的可能。”
做好热身和拉伸很重要
当下,“浙BA”赛事正打得火热,催生了不少市民的运动热情,但在参加运动的同时,医生提醒大家也要做好热身准备,选择合适的着装和运动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前的动态热身以5-10分钟为宜,运动后则推荐静态拉伸,平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身体耐受力。”胡依依说,运动时,大家不妨多学习标准动作,避免“代偿性动作”,比如肩部发力替代背部划船等,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受伤风险。
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运动。“部分运动爱好者喜欢过度追求力量训练,这是不科学的,建议合理增加负荷,不要一下子让身体承受太大负荷,否则极易损伤。”胡依依说,减少运动损伤的关键,还是在于预防。
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疼痛,或发生运动损伤且伤口持续不愈,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以确保身体能尽快恢复,最终回归到正常的运动状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