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白金婚”夫妻的幸福晚年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3版:致敬慈善日 造福台州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曹根寿与杨春芳。

“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服务好,我们心情好,儿女们也放心。”在社发·国怡康养中心,台州这对相守75年的“白金婚”夫妻过着快乐的养老生活。

丈夫曹根寿,今年97岁,曾是身披戎装、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妻子杨春芳,比他小7岁。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满头,两人已经相伴走过75年。夫妻俩育有三儿三女,最大的74岁,最小的也有61岁。

手牵手去就餐,九旬夫妻住进养老院

在康养中心,每天用餐时间总能看到这样暖心一幕:曹根寿牵着杨春芳的手,慢慢走向餐厅。他熟练地为她戴上吃饭用的专属围兜后才落座,紧接着工作人员就会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老两口相濡以沫的身影,成了养老院里温情的风景,更藏着他们历经岁月沉淀的幸福晚年。

“儿女们都上了年纪,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哪能总麻烦他们。”回忆起入住养老院的缘由,曹根寿语气里满是对儿女的体谅。

夫妻俩虽然相差7岁,但年龄更大的曹根寿比杨春芳更健朗些。近几年来,生活上也是他照顾老伴更多一些。前几年,曹根寿的视力出现衰退,眼睛看不清楚了,原本可以自理的家务,渐渐成了难题。

六个儿女担心父母,商量着轮流上门做饭,一人负责一周。可半年下来,看着儿女们来回奔波,老两口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与孩子们商量后,决定搬去养老院生活。

2024年4月8日,社发·国怡康养中心刚开业两天,曹根寿夫妻俩就搬了进来,入住一室一厅的宽敞套房。

“这里的服务很周到,房间里的卫生有人定期打扫,衣服换下来就有人拿去洗,开水喝完了也有人送来。老伴洗头洗澡腿脚不便,还会有护理员帮忙照顾。”提起养老院的生活,曹根寿很是满意。

“曹爷爷、杨奶奶,开饭了。”每到饭点,护理员会敲门进来提醒,曹根寿夫妻俩就结伴前往用餐区吃饭。“饭菜合胃口,荤素搭配都有,口味清淡不油腻。”曹根寿说老伴患有气管炎,不能吃太咸太油,这里的饭菜挺合他们心意。

始于“父母之命”,两人携手相伴75年

对杨春芳而言,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遇到曹根寿:“一直以来,他都对我很好,平时都是他照顾我。这样的男人难找,这辈子我很满足。”

听到老伴这话,曹根寿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我们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那个年代结婚早,她15岁就嫁给了我,当时什么都不懂。”说起与杨春芳的姻缘,曹根寿也没想到,这段始于“父母之命”的婚姻,竟走过了75个春秋。

回忆起那段懵懂的年少时光,曹根寿坦言,出身农民的他没读过书,为解决温饱问题,15岁就靠打工种地谋生。

“后来我意识到,在家种地过日子,不会有什么出息,就决定出去学习、见世面。”1953年,结婚才2年的曹根寿说服了家人,报名参军,当时老大只有6个月大。

作为一名新兵加入抗美援朝预备役部队,在部队里曹根寿肯吃苦、脑子灵,1954年12月光荣入党。参军短短两年,就从普通士兵升为班长,后来又晋升为排长。手中的武器也从机枪换成冲锋枪,再到排长标配的手枪。

在部队的日子里,曹根寿请老同志教自己认字,每天学10个生字,第二天清晨默写巩固,花了2个月时间学会了常用字。“以前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我记性好,学得快。学会认字后,就能给家里写信了。”

曹根寿表现出色,立过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最后,他以正排少尉的身份转业到黑龙江工作,妻子也跟着他到黑龙江生活了30多年。

简单又充实,夫妻俩过上安逸晚年

在黑龙江工作生活的30多年里,曹根寿与杨春芳相濡以沫,生儿育女。儿女们渐渐长大,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曹根寿夫妻俩也渐渐白了头。

临近退休,杨春芳的气管炎愈发严重,北方寒冷的气候让她难以承受。1990年,曹根寿退休后,毫不犹豫地带着老伴回到路桥老家生活。

“我们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虽然儿女们都在北方长大,如今却都回到了家乡生活。”曹根寿说,退休后,大儿子和大儿媳最先跟着调回台州工作,之后其他儿女也都陆续回来。

如今入住康养中心,老两口把日子过得简单又充实,规律又惬意,“一天吃三顿饭,睡两次觉,牛奶鸡蛋少不了。”每天清晨醒来,夫妻俩吃过工作人员准备好的早餐,便会到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午睡是每天必备的项目,养足精神,再出门去活动一下。曹根寿说,凡是康养中心组织的活动,他一般都会去参加,比如跟着视频做关节操、玩互动小游戏等。

闲暇时,曹根寿看什么电视节目,杨春芳就跟着一起看,偶尔聊聊起过去的日子。他们共处的时光,便是“岁月静好”动人的模样。

曹根寿心态很好,想得通透,他当着记者的面算了一笔账,夫妻俩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1万多元,养老生活毫无压力。

“要多想好事,少想愁事。健康一天,快乐一天。”这是老两口的生活哲学。在曹根寿看来,在这样的年纪,能和老伴一起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记者 徐颖骅/文 潘侃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