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资领域,有投资者经历过基金购买受到限制的情况。基金购买受限的原因多种多样,规模、市场等因素都可能致使基金公司做出相关决定。近期,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华安基金、永赢基金等基金管理人相继发布公告,对旗下部分基金实施限制申购金额等措施,其中不乏年内收益率居前的“绩优基”。
多只绩优产品率先实施
在刚刚过去的8月,有不少基金产品陆续发布限购通告。从限购基金的特征来看,多数产品具有业绩表现突出、投资策略容量有限两大共性。
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为例,数据显示,该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达146.23%,位列全市场第二,其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通信、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且持仓集中度较高。
策略容量受限于细分赛道流动性及个股交易活跃度,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基金交易成本上升、调仓灵活性下降。绩优基金批量限购的背后,是基金管理人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的转变,同时也给了投资者“冷静期”,以建立更加理性的投资观念。
除上述产品外,近两周内,还有包括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A、富国中小盘精选混合A/B等在内的10余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其中权益类基金限购金额在1000元至500万元不等。
作为行业主题基金,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A、湘财医药健康混合A等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创新药等热门赛道,短期内净值弹性显著,但相关行业个股的市值规模和流动性限制了基金的规模承载能力。
除了限制申购外,也有基金完全暂停了买入行为。8月16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8月18日起,广发中证8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暂停个人投资者的申购(含基金转换转入和定投)业务。在此之前,国泰君安科技创新精选3个月持有期股票型发起式基金暂停了申购、转入及定投业务。而早在7月,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就暂停了基金申购和定投业务。
基金限购,行业正在“转向”
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日前,来自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的同时,管理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此前,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快速扩张,但部分基金因规模失控导致业绩波动加剧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监管与市场变化,基金公司正通过采取限购等方式推进精细化运营。
从基金管理人转型精细化运营的角度看,当前多只绩优基金采取大额限购,是管理人主动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的举措,体现了精细化运营中,对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优先考量。
实施限购举措,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绩优基金短期内涌入大量资金后,可能出现的因持仓调整难度加大、优质标的配置空间受限稀释收益等问题,降低规模无序增长对业绩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主动控制规模,管理人更能聚焦于现有持仓的深度管理、投研策略的精准落地,减少大额申赎对基金净值稳定性的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基金限购举措,并不是“一刀切”式的关闭申购通道。以银河君耀混合A为例,其单日申购上限设为1000元,既保留小额资金流入通道,又避免大额资金冲击,但同样有少数产品会采用完全暂停申购的举措。
面对限购,投资者同样需调整传统投资逻辑,摒弃“业绩好就冲动申购”的思维模式,避免盲目追涨杀跌,理性看待基金短期业绩波动。记者 陈佳杰/文 吴畅/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