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的同题作文,是三位小记者分别为《三国演义》《我的“顽童”老师》和《我童年的牧羊犬》所写的读后感。
庞陈宽的读后感,题为《做一个谦虚的人》。看得出来,他是相当认真地阅读了煌煌巨著《三国演义》,并为关羽的败走麦城惨遭杀害而痛心疾首,同时他也明白了“满遭损,谦受益”这个成语的意义。诚然,关羽的死并不仅仅是因为骄傲自满,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理解也无可厚非。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段故事中学会了剖析自己,并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因为学习成绩好而骄傲自大,从而栽了跟斗。”但他及时吸取了教训,决定要用谦逊的姿态,让自己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得更稳、更远。
杨子禾的读后感题为《遇见·真好》。他阅读的是梅子涵先生的《我的“顽童”老师》。我个人以为,幽默是一种可贵的素质,而现实中的家长和老师,却大多缺乏这种素质。于是,我们的孩子是太渴望幽默了。
杨子禾非常喜爱这本书。他能惟妙惟肖地转述这“顽童”老师的种种表现,他能完整地描画故事里的一个个情节,并不停地被文中的“顽童”逗笑得前仰后合。诚然,课堂上需要严肃,但同时也需要笑声,幽默能让教室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让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
李宛倪的读后感题为《生命的守望》,她读的书是《我童年的牧羊犬》。顺着这位四年级的孩子的流利笔触,我看到了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闻到了牧草和泥土的芬芳,为高亢悠扬的蒙古长调所惊艳……
小作者的重墨落在两只白色的蒙古牧羊犬上。不少人都经历过,动物(特别是狗)对主人的一往情深,忠诚不二,往往胜过人类。李宛倪为威猛的、奋不顾身战死恶狼的猛犬所震撼,更为人犬别离的缠绵不舍而痛苦。当看到“查干为了寻觅主人不幸被车撞伤,苦挨数日后死去,阿尔斯楞在独自等待三个月后郁郁而终”时,我也为之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