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荷塘三宝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05版:趣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赵佩蓉

长夏里,阳光白亮亮地刺眼。汽车尾气和空调外机排出的热浪,浩浩荡荡,连风都是湿黏的,热得人直发懵。可是,煮妇们并不心焦,号称“塘中三仙”的莲藕、莲子、菱角陆续上市了。她们自有智慧,启动美食引擎,应对持续高温的暴击。

小暑刚过,莲藕上市了,婴孩手臂般肥嫩。自称来自温岭大溪的摊主,常常自豪地说,塘水清,塘泥肥,养出来的藕白白胖胖的,炒着吃,味道好。确实,清炒藕片是老少咸宜的佐餐神器。将藕节尽可能切成薄片,焯水去掉附着在表面的淀粉,马上凉水冲洗,备用。开火倒油,铁锅滚烫,蒜末“嗞啦”一声爆出浓香。热气上升,快速倒入藕片翻炒。猛火快炒,三五分钟可出锅。看似简单的招式,暗藏玄机。我的隔壁邻居曾口授许多提升风味的小技巧:挑选莲藕时,一定要找肥白光滑的九孔藕。那些暗红色粗短的藕段,适合用来煲汤。切好的藕片,要及时浸泡在清水里,抗衡氧化作用对食材的破坏。起锅前,少不了一勺黄豆酱提鲜。我如法炮制多次后,总算能端出一盆清脆爽利的时令小菜。豆瓣酱,深入浅出,是翻云覆雨的调味大师。无论搭配米饭还是薄粥,半透明的藕片,沾染江南老酱缸的潮湿,水生植物的清苍气息跃然舌尖。“吱嘎”的微弱声响,让人有一刻的满足——即使没有营养学常识,凭借厨房经验,也知道:莲藕熟食,能健脾养胃消食,清热润燥。

我对莲藕的钟爱,还藏在一道小点心里。西湖藕粉,有精细而繁琐的工序——将莲藕洗净、磨浆、过滤、煮熟、晾干,最后磨碾成雪白的藕粉。得益于传统制作工艺,西湖藕粉具有独特风味。取适量藕粉置于小碗,开水沿着碗边缓慢浇注,均匀搅拌。藕粉与沸水耳鬓厮磨,现出楚楚动人的琥珀色,莹莹有微光。隐约的荷香中,添一勺桂花蜜,轻描淡写的甘甜爽滑,总能让人怦然心动。趁热慢慢喝下,额头、后背冒出些许热汗。倏忽之间,每一个毛孔打开。温和的力量在五脏六腑间运行,身体深处的活力被唤醒,通体舒泰。缓缓吐一个饱嗝,空气中浮漾的甜香仍恋恋不散。“以热祛湿”,这是深入民心的夏日养生学问。

大暑前,新鲜菱角会登上菜摊的C位,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水菱”,尾音略略上扬,尾调微微延长,吴侬软语的温婉里飘荡着缥缈水汽。“加笾之实,菱芡栗脯”,远在先秦时期的祭祀供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是解暑珍馐。鹦鹉青色的菱角,质地肥嫩,易剥壳。元宝形的果肉可生食,脆甜多汁。水红菱,虽长在江南,外形却相当狂野。紫红色的外壳,两端尖锐,硬梢向内勾,中部饱满。果肉香糯,水煮清炒,无不适合,有滋补五脏,饱腹轻身的功效。

“啊,莲藕、莲子、菱角还能一起炒?你们南方人真会吃。”我的学长久居北京,对菱角的了解,仅止于在大型超市见过真空包装的外袋。和学长小聚,我欣然手炒“荷塘三宝”以飨远客。莲实娇嫩,如同美人,须得千呼万唤始出来。新鲜莲子,剥掉青绿色果皮,取出白色籽粒。继续撕开包裹在莲子上的薄内膜,去掉淡绿色的胚芽,成为掌上的盈盈一握。莲藕斜切成薄块,菱肉切成薄片之后,锅中滴少许食用油,各自短时间焯水。旺火热油,姜末蒜末煸香,先将莲藕入锅翻炒,断生后,依次倒入莲子、菱片,一起快速翻炒,中间多次沿锅边点水防止焦糊。油气最盛时,加适量食盐提味,加少许淀粉水勾芡,加红绿椒丝增色,快速出锅。芡液薄如蝉翼,隐约包裹。色香味,色字为先。乳白、青绿、鲜红,诸色相互映衬,彼此体贴,色泽上就有令人遐想的荷塘雅致。学长细细咀嚼,痛快淋漓的脆爽,微弱的咸味,缓缓出现的回甘,一层层在舌尖铺展。被各种调料伺候得麻木的味蕾,终于在原汁原味中醒来。“嗯,好吃,好吃!”一番味觉巡礼之后,学长连声赞美。

顺应天时,引得荷香入馔。食尽其美,滋养的不仅是身体,更是清凉的心境,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