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让成长在烟火气里生根发芽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03版: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怡 文/图

当劳动教育走出教室,与“泥土”“柴火”“灶台”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撞个满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温岭市泽国镇逢儒小学开展了一场热闹的户外劳动课。在校园附近的实践基地里,该校二、三年级的孩子们化身小小劳动者,有模有样地干起了垒灶、拾柴、烹饪这些平时生活中完全接触不到的活计,在劳动、合作中收获成长的快乐。

孩子们与自然的生动对话

这堂接地气的劳动课,每一环节都是孩子们与自然对话的生动实践。搭灶台时,几个小朋友围着砖块讨论不停:“底座宽一点才稳!”“通风口留小了火会灭!”……在家长的引导下,他们边动脑琢磨、边动手操作,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结构稳定性”知识,转化为手中的砖块排列。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独特却暗藏巧思的灶台便初具雏形,在田埂边显得格外亮眼。

拾柴环节,是孩子们观察自然的“活教材”。只见他们几人一组,手牵手穿梭在树林里,时而对比枯叶与鲜枝的区别、时而摸索起劳动课的知识点“干柴易起火”的自然规律,对于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就这样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当灶台燃起第一簇火苗,劳动课的“实践考场”也正式迎来大考。孩子们系好小围裙,在家长志愿者的看护下,小心翼翼地拿起锅铲:倒油时小心翼翼控制用量,打鸡蛋时学着分离蛋黄与蛋清,炒土豆丝时盯着火候调整翻炒节奏……菜入油锅的“嗞啦”声、火苗跳动的“噼啪”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混在一起,成了最生动的劳动交响乐。

人生的第一次炒菜尝试,哪怕是烧焦的土豆、过咸的青菜,都成了孩子们“试错教学”中的鲜活案例。品鉴环节,孩子们也慢慢懂得了“劳动不仅要动手,更要用心”的道理。

让成长在烟火气里生根、发芽

把劳动课程的“课本”写进自然,让成长在烟火气里生根发芽。此次活动,不少孩子都对劳动实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原来妈妈每天做饭要做这么多事,太辛苦了!”分享会上,手捧着炒好的菜的李思存感慨道。与此同时,身边许多小伙伴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劳动最光荣,我们要争做小小劳动者!”

“作为新时代祖国的花朵,我们平时更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非凡的“自然课堂”,教会孩子们的不只是垒灶、炒菜的技能,更有对“一粥一饭”的珍惜,对“亲手创造”的自豪。

对此,家长们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孩子回家主动要帮着择菜,说‘自己做了才知道有多累’——这样的劳动教育,比说一百遍‘要懂事’都管用”……

从课本到田野、从认知到实践,学校的这场户外劳动课,用最朴素的烟火气告诉孩子们:劳动从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藏在与自然相处的智慧里,藏在亲手创造的成就感中,更写在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里。

“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投入与成长,我既欣慰又感动。这次户外劳动课,我们打破了‘教室围墙’,把德育与劳动教育真正融入了自然与生活——孩子们垒的不只是灶台,更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炒的不只是饭菜,更是‘珍惜劳动成果’的共情;收获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尊重他人付出’的同理心,而这样的自然实践课,才是劳动教育最深刻的实践方式。”该校德育副校长王巧巧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学校还将继续探索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德育与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生活的本真,在动手实践中涵养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