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宝宝突然哭闹不止?千万别大意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4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怡    通讯员 任宇 陈思颖/文    吴畅/图

一向乖巧听话的宝宝,突然毫无预兆地剧烈腹痛、哭闹不止……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可能是吃坏肚子或受凉了,但其实,上述情况也可能是肠套叠引起的,这是一种起病急且进展快的急腹症,稍有不慎可能危及性命,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

4-10个月的宝宝高发

肠套叠,顾名思义就是肠道在“玩”叠罗汉——一段肠子套进了相邻的另一段肠管里。通俗来讲,就像是袜子卷起来塞进了袜筒。

台州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张雪雷介绍,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群体中,以4-10个月的宝宝更为常见。

“关于肠套叠的发病诱因,目前医学上认为,可能与肠道功能异常、病毒感染、辅食添加不当导致肠道蠕动紊乱等有关,还有少数是因为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肠道先天畸形,形成套叠的 ‘起点’。”张雪雷说。

那么,哪些宝宝更容易中招呢?首先是辅食添加初期的婴儿,此时肠道还没适应新食物,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其次是近期感染过病毒的孩子,比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后,肠道淋巴结肿大可能诱发套叠;再者,存在肠道畸形家族史或过敏体质的宝宝,也需家长们格外注意。

别小看这“肠道套娃”,它的危害可不小。张雪雷介绍,肠管套叠后会阻断肠道血液循环,初期只是腹痛呕吐,如果不及时处理,6-12小时就可能出现肠管缺血水肿,24小时后可能发展为肠坏死、肠穿孔,严重时引发腹腔感染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牢记肠套叠的四大预警信号

“孩子突然腹痛哭闹、面色苍白,几分钟后缓解后,之后反复,很多家长都会误以为是孩子闹脾气或消化不良,没当回事,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张雪雷说,他碰到过一个8月龄的宝宝,添加辅食蛋黄第4天,突然反复哭闹,还有呕吐的症状。

起初,家长以为是辅食不消化,直到发现宝宝排的大便呈果酱样,这才意识到不对劲,急忙送医。“我们进行超声检查后,发现宝宝回肠套入结肠。临床医师随即通过空气灌肠复位,20分钟后套叠解开,宝宝转危为安。”张雪雷说。

他提醒家长,要牢记肠套叠的四大预警信号。

阵发性哭闹,是最典型的信号。肠套叠后,宝宝会突然剧烈哭闹,面色苍白、双腿向腹部蜷缩,持续几分钟后安静片刻,间隔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呕吐症状是第二个信号,通常紧随哭闹出现,宝宝在发生肠套叠后,初期会吐奶或食物,后期可能吐出黄绿色胆汁。

第三个信号是宝宝安静时,家长能摸到其腹部有包块,具体位置在右上腹或肚脐周围,形状像光滑的“腊肠”。

“第四个信号是果酱样大便,这是一种危险情况,需要家长们引起重视,这是肠管缺血的危险信号,一般在发病6-12小时后出现,务必争分夺秒就医。”张雪雷说,在判断宝宝病情时,超声检查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在几分钟内明确诊断,还能动态观察套叠部位和肠管血运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精准依据。且超声检查的特点是无痛、无创,宝宝只需要安静躺几分钟就能完成,避免了其他检查带来的不适。

这些方法,帮你减少肠套叠风险

1岁的朵朵,感冒初愈,某天夜里突然哭醒,双腿蜷缩着蹬踢,拒绝按压腹部。情急之下,家长给朵朵喂了益生菌,但没效果,半夜又发现孩子精神萎靡、脸色发白,于是紧急就医。

急诊超声确诊,朵朵是出现了肠套叠,发病已超过12小时。医生立即为朵朵进行了空气灌肠,所幸成功复位,避免了手术。

“肠套叠治疗的黄金时间,通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尤其是24小时内。”张雪雷说,在此期间,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将空气通过肛门灌入肠道,利用压力把套叠的肠子“冲开”,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成功率达90%以上,孩子不用开刀就能治愈。

不过,一旦宝宝的送医时间超过48小时,其肠管出现坏死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恢复也慢。

“如果套叠时间长、灌肠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穿孔,就需要手术切开肠子复位,严重时要切除坏死部分。”张雪雷说,手术完成后也并非万事大吉,肠套叠术后,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给宝宝禁食、补液,逐步恢复饮食,从流食过渡到正常食物,同时观察宝宝的排便、精神状态。

“肠套叠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牢记症状,及时就医,多数孩子都能转危为安。”张雪雷说,医学上目前并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肠套叠方法,但家长们日常要注意避免突然给宝宝更换辅食种类,或大量添加新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感染;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减少病毒引发肠道紊乱的可能。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肠套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