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寻蚊特攻队” 发现身边蚊子的秘密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2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露天的废旧轮胎是日常极易被大众所忽视的积水点,需要定期清理。

记者 王怡 文/图

社区楼道阴暗处积水的菜坛子、家中闲置花盆上留水渍的托盘、绿化带附近随意丢弃的蓄水桶……你知道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都可能是蚊虫的孳生、活动场所。近日,“寻蚊特攻队”出击,记者跟随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椒江区疾控中心专家走访椒江部分街道、社区,为大家一一排查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防蚊死角,手把手教你查找蚊虫所在方位以及正确防蚊灭蚊。

不起眼的积水点,是蚊虫繁殖、助力疾病传播的“温床”

“你看这个洗水池,里面有积水,能看到好多孑孓在游动。”日前,在椒江某社区的一处民居前,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制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主管医师赵怡双持手电筒,向记者展示一处容易被忽视的蚊虫孳生地。

顺着光照方向,水面处清晰可见不少白色线状小虫在扭动,密密麻麻,看着瘆人。“蚊虫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幼虫时期,这些孑孓以水为生,每当清晨或是傍晚,都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赵怡双说。

紧接着,记者一行顺着民居绕到另一户门前,在不远处树下的一口闲置水缸里,也发现了孑孓的身影。

“除了孑孓以外,这个头大身子小,从侧面看起来呈逗点状的是蛹,只需一周左右就能发育成蚊子,日常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积水点,正是它们传播疾病的‘温床’。”随后,记者在疾控人员的带领下,又陆续在家庭作坊周边的蓄水桶内、花盆底托发现了积水及蚊虫的身影。

在一处乡间田野的废弃水池边,疾控专家发现水面漂浮着落叶和杂草,水边石缝中积留的雨水形成了一处小型蚊虫孳生地。“尽管连日来台州都是高温无雨天气,但只要有积水存在,这样清澈、不流动的水体,要不了一周就可能孳生大量蚊虫。”赵怡双指着水面几只刚“出生”的白纹伊蚊(即花斑蚊)告诉记者,蚊虫一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都必须在水中完成。因此,清除积水就是从源头扼杀蚊虫的关键。

当天的走访中,疾控人员每发现一处积水点,就顺手清理掉。“这些幼虫只要离开水源,没多久就会死亡。”赵怡双提醒,像公园内的竹林、山洞石穴、露天的废旧轮胎、防水篷布,还有家里的水生植物花盆、饮水机接水盘、长时间不用的蓄水桶、泡菜坛上沿、空调冷凝水积留处等,都是日常极易被大众所忽视的积水点,需要定期清理。

如何科学灭蚊?疾控专家支招

记者了解到,每年6-9月通常为蚊虫孳生、活动的高发期。“为有效控制蚊虫密度,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以‘监测-预警-处置-宣教’为核心的防控工作,通过蚊媒密度动态监测预判传播风险,定期更新消杀器械、防护装备、检测试剂等物资,同时开展多维度、重点季节高强度的、有针对性的科普宣教工作,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孳生地清理和防蚊灭蚊行动,从源头降低蚊媒密度。”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制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医师徐飞祥说。

“防蚊不能只靠杀虫剂,环境治理才是根本。”他强调,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大家日常应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城乡家庭定期清理门前屋后易积水的容器,及时清理有蚊虫栖息的草丛、处理景观植被,不给白纹伊蚊提供舒适的栖息场所。

城镇家庭则重点关注阳台花盆托盘、空调接水盘、地漏、地下车库消防水井等易积水部位,定期清理;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投放灭蚊蚴缓释剂,持续抑制幼虫生长。

在个人防护方面,徐飞祥建议,大家日常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外出。外出时最好身着浅色长袖长裤,在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居家环境最好安装纱窗、蚊帐等物理屏障,能有效阻挡蚊虫进入室内。

对于家庭来说,在白纹伊蚊活跃的晨昏时段,大家还可以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安全使用灭蚊气雾剂等化学药剂,达到快速杀灭室内蚊虫的目的。

“蚊虫叮咬不仅会造成皮肤瘙痒,还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他说,公众应增强防蚊意识,从清除身边积水做起,养成良好的防蚊习惯。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我国广东省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风险地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一旦自己和家人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半个月以来的旅居史、蚊虫叮咬史,助力疾控和医院的医生们实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