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的陈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随手采摘的野蘑菇竟让家里人都进了医院。
据陈女士回忆,野生蘑菇是她在绿化带中采摘的,放在冰箱保存。当天晚上,陈女士的家人吃了她做的野生蘑菇汤面,饭后没多久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紧急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及时采取了洗胃、催吐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后面经过辨认,陈女士在绿化带中采摘的野生蘑菇正是台州常见的毒蘑菇品种——大青褶伞。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工作人员张祥说,大青褶伞是离台州人最近的毒蘑菇,我市每年发生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大部分都是因误采误食大青褶伞所引起的。大青褶伞多在夏秋季节散生或群生,雨后的草坪、绿化带、菜地甚至是垃圾堆旁,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大青褶伞的长相并不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歌词中唱的毒蘑菇那样——“红伞伞,白杆杆”,相反,它主要为白色。大青褶伞幼时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然后逐渐裂为鳞片,较为成熟的大青褶伞菌盖平展,顶部有大而厚的鳞片周围鳞片较少,直径可达5-30厘米;幼时菌褶为白色,成熟后为浅绿色,这是大青褶伞标志性的特征,也是其名称的由来;成熟的大青褶伞菌柄长度在10-28厘米,直径1-2.5厘米,呈污白色到浅灰褐色,上部有一类似戒指的菌环,菌环下部的菌柄上布满白色纤毛。
大青褶伞含有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等四种毒素,主要引起胃肠严重不适,大量误食对肝脏等脏器和神经系统等也会造成损害。
夏秋季节,我市雨水较为丰富,温度较高,适宜野生蘑菇生长,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绝大多数中毒都发生在家庭。
张祥表示,毒蘑菇种类繁多,有许多毒蘑菇与无毒蘑菇长相相似,鉴别时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民间流传的方法如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和银器等一起煮不变色的蘑菇没毒、被虫咬过的蘑菇没毒、长在干净地方的蘑菇没毒等,都是不靠谱的。
如果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情况下赶紧催吐,尽可能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减少毒素吸收。
立刻就医。中毒后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或是清晰的蘑菇照片用于品种鉴定,以便于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警惕“假愈期”。对于急性肝损害型的蘑菇中毒,临床上存在“假愈期”,虽然患者自我感觉已康复,但体内已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张祥提醒,目前尚无针对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所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通讯员 朱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