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不只是治病,更是“唤回生活”

日期:08-31
字号:
版面:第01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东方红,太阳升……”在台州市康复医院住院大楼三病区,经典红歌《东方红》在病房里响起。70岁的陈老师坐在特制的琴键前,手中握着小棒,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打着琴键。

“陈老师,敲得很棒哦!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引导和鼓励下,陈老师轻轻地哼了起来。

陈老师是一位认知障碍患者,初入台州市康复医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时,她眼神迷茫,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迟缓,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的交流少之又少。医护康团队在评估病情后,发现作为退休音乐教师的她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潜在的反应。于是,他们为陈老师制定了一套以音乐疗法为核心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为老人们搭建起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认知障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尊严的“沉默流行病”。而专业照护资源的匮乏,让无数家庭陷入照护困境。

去年下半年,台州市康复医院开始筹建认知障碍照护病房;今年5月,开始环境设置,病房逐渐步入正轨。

“李奶奶,您做的窗花真好看,给您竖个大拇指哦!”在病房里,康复治疗师乔琦琦正陪着李奶奶参与手工坊活动。台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吴丹介绍,手工坊活动是指医护康团队共同带领五六位认知障碍老人进行手工制作,属于康复作业治疗。

“李奶奶是一位性格内向的认知障碍患者,刚参加手工坊活动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愿意与其他老人交流。细心的医护人员注意到这一情况,便主动走到她身边,温柔地引导她参与手工制作。”吴丹说。

制作窗花时,李奶奶手指颤抖、动作生疏,但每完成一个步骤,她都会认真看一眼,眼神专注。完成第一朵纸花后,她的脸上露出惊喜与自豪。旁边的张爷爷热情夸赞:“老姐姐,这花做得真漂亮!”李奶奶羞涩一笑,轻声回应:“谢谢,你做得也很好。”这简单交流,对她而言是巨大突破。

手工坊活动不仅锻炼了老人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的手指更加灵活,思维也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为老人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共同参与手工制作,老人们不再孤独和寂寞,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

“小单元”式布局解决“照护难”问题

如今,认知障碍已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公共问题,亟待获得专业的照护帮助。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认知障碍如同一片阴霾,笼罩着众多患者及其家庭。为积极响应号召,贯彻落实《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高质量完成2022年省政府确定的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民生实事,切实解决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护难’问题,台州市康复医院在住院部三楼精心打造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为患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吴丹介绍,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采用“小单元”式布局,为患者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又便于照护的空间。

“我们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打造家庭化住养环境,培训培育专业的认知障碍照护服务队伍,提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个性化照护、身体残存机能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干预、社会交往等专业性、全方位服务,通过数字赋能,进行智慧化管理。”吴丹说。

全方位、充满爱的“家园”

怀旧场景的设置是专区的一大亮点。老式的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物品被画师惟妙惟肖地画在墙上。老人们看到这些熟悉的物品时,有助于唤醒其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还可以刺激认知功能等。与此同时,专区充分考虑老人的行动便利性和安全性,特地选用防滑地板、扶手等贴心设施,让老人在使用时更加安心。

在这里,认知障碍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患者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园”里,开启美好的新生活。

记者 王琛琪   

通讯员 沈红青 张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