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一片“金叶子”背后的“活化”之路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4版: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片金奖茶叶来自济公故里天台山石梁镇。这里不仅藏着好风光,更藏着代代相传的制茶技艺。

最近,在“世界茶乡看浙江”浙江茶叶香港推介会上,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日茶业”)的茶叶斩获金奖,这枚奖牌,不仅是对茶叶品质的肯定,更让我们看到天台山云雾茶制茶技艺这个非遗瑰宝,正通过一片茶叶焕发新生。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旭日茶业的成功,关键在于让非遗技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天台山平均海拔800米的石梁镇茶园,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群山环抱,肥沃的土质为茶叶奠定了优质基础,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许仁蓬等匠人全程手工炒制,赋予了茶叶特有的“非遗基因”。同时,他们还打造了“济公佛茶非遗茶空间”,巧妙融合了天台山茶文化、济公文化与和合文化,地域特色浓郁。

这样的非遗活化,在台州并非孤例。就像黄岩翻簧竹雕,曾经大多是传统的大型摆件、屏风,受众有限,如今设计师们打破传统框架,将它和现代审美、日常需求碰撞,开发出小巧的书签、精致的首饰盒等文创精品,成了年轻人愿意带在身边的文化潮品。

但要让非遗真正扎根现代生活,仅靠产品创新还不够,更需要搭建能让大众参与的平台。像在非遗茶空间里,不妨多开设“制茶体验课”“非遗制茶学堂”等活动,让周末出游的家庭带着孩子亲手揉茶、体验炒茶;让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在匠人指导下学习茶叶理条的制作技艺,解锁休闲新方式。这样一来,古老的制茶技艺便与现代人的休闲需求、教育需求紧密相连,非遗也从“被动观赏”变成了“主动参与”,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日常。

说到底,非遗并不是让我们只迁就老规矩,而是老技艺可以跟着时代并行的。顺着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贴合大家多元的喜好需求,为非遗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参与场景。只有这样,非遗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