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左撇子”前锋 郑一帆的“AB面”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3版:我打我的浙BA       上一篇    下一篇

在8月28日晚台州湾新区队主场对阵衢州队的比赛中,你一定对主场球队的这位“左撇子”前锋印象深刻。他是台州湾新区队的43号球员郑一帆,是1999年出生的椒江章安小伙。

赛场上,1.95米高个子的他左手运球沉稳有力,带球突破灵活迅猛。汗水浸透的球衣与专注的眼神,勾勒出不服输的模样。

受伤后未吭声,尽显“台州式硬气”

赛前几天的晚上,夜晚的椒江体育馆灯火通明。为了备战这场球赛,台州湾新区队连日来加紧加密训练,争取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比赛。

8月26日傍晚,脚伤还未完全恢复的郑一帆已提前一个小时到场训练。作为核心主力之一,他打的是小前锋,是球队的进攻突破、得分担当。

上周日从丽水回来后,郑一帆就去做了康复治疗。“最开始单腿站的时候,左脚站不牢、要晃,现在好一点了。”郑一帆说,医生建议前两天不要运动,现在是第三天,就从走路运球、罚球等低强度活动开始,慢慢增加跑步和力量训练,正在积极调整和恢复状态,“比赛前还要加强对抗训练,得尽快跟上球队节奏。”

当晚9点,持续了3个小时的训练后,郑一帆还在给自己加练45度角三分投篮。运球、起跳、投篮,动作一气呵成,左右两侧位置轮番练习,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下一场比赛还蛮关键的,得抓紧恢复状态,争取上场为球队拿分。”他擦了擦汗,言语里满是对赛场的渴望。

郑一帆是天生的“左撇子”,打球擅用左手。他的左手突破与投篮曾让对手措手不及,却也成了防守端的重点针对目标。

上一场对阵丽水队的比赛中,郑一帆的左边攻势就被对手严防死守。左脚在对抗过程中意外扭伤,但他当时并未吭声,继续上场拼搏,尽显“台州式硬气”。

“其实第二节比赛时脚就已经扭了,跑起来会痛,但跑开了也就忘记痛了。等到中场休息时,做了点应急处理,结果在第三节比赛的一次进攻对抗中被撞倒,又被对方无意踩了下,感觉加重了脚伤,左脚每次落地都很痛。”郑一帆回忆道,即便带伤作战,这场比赛仍留下了遗憾。由于防守习惯不佳、犯规控制不好,第四节比赛开始,他就因累计犯规被提前罚下场。

“上一场发挥太差,进攻表现不是很理想,在串联球队、组织队友进攻的这方面也没做好。”赛后复盘时,郑一帆毫不避讳地指出自己的问题,还在心里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交代好双手,尽量控制犯规。”

生活中随遇而安,篮球场上拼劲十足

郑一帆与篮球的缘分,始于高中时的“身高优势”。在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当时身高已有1.88米的他,被学校篮球队的同学邀请打球,就此加入校队。

刚接触篮球时,他技能并不熟练,加上身材单薄,对抗能力不足,赛场经历满是磕磕碰碰。但他不服气,除了校队训练,还私下给自己加练,在“被虐”中慢慢成长起来。

“高中时期很瘦,才140斤左右,现在重了50斤。”郑一帆笑着说,虽然平时也坚持篮球训练,但还是吃胖了不少,而这次为了打“浙BA”,训练强度比平时更大,除了球队的日常集中训练,他还自己每天加练3到5小时,目前已经瘦了10斤左右。

六七年前,凭借着身高优势和发展潜力,郑一帆在老家球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台州湾新区队主教练洪峰以及球队的老队员们。

“刚进队时,我的技术还比较粗糙,常犯低级失误,该进的球没进。球队大哥都很厉害,虽然他们没说什么,但我心里很有包袱。”郑一帆坦言,队友们的耐心和包容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告诫自己要努力提高,不能拖后腿。

赛场外,郑一帆也把加练当成日常。身为一名篮球教练,课后的球场成了他的加练基地。“如果白天要上课,会早点到球场先自己练一会儿,晚上8点半下课后,还会再加练到10点多,有时甚至练到12点。”郑一帆说,他平时有独自练球的习惯,这次备战“浙BA”期间,自己加练时间更多一点,还有球友一起训练,兴致也会更高。

在教练和队友眼中,郑一帆是个外向开朗、积极乐观、淳朴善良的人。生活里的他不爱争抢,随遇而安;可一到球场上,就像变了个人,胜负欲望强,拼劲十足。

台州湾新区队主教练洪峰,更是对他赞不绝口:“他贵在刻苦坚持,拼劲很强。之前可能因为身体单薄而较为瘦弱,但近年来随着训练和经验的增长,技术和实力都有显著提升,在比赛中能够稳定输出。”

“这小子是潜力股,希望他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球商,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毕竟篮球比赛中,球商关乎对战术的理解、场上站位以及压力处理,是除了技术外最关键的部分。”洪峰十分看好郑一帆的潜力,期待他在未来的篮球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记者 徐颖骅/文 潘侃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