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怡 通讯员 张虹/文 吴畅/图
近日,一则有关“知名网络游戏主播罗磊因尿毒症去世”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无数网友议论。记者了解到,罗磊是玉环人,几年前患上尿毒症,他一直在网上发布短视频,分享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日常生活。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在38岁这年走向了生命终点。
尿毒症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为什么会频繁“盯上”年轻人?如何预防此类疾病?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尿毒症趋于年轻化
据了解,尿毒症又称终末期肾脏病,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状态,通常指的是肾功能严重减退,以至于不能充分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引发一系列全身性中毒症状。“尿毒症的危害大,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贫血、胸闷、高血压,以及其他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台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光标说,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令徐光标印象深刻的,是一位20岁女性尿毒症患者。“这位年轻姑娘在火锅店工作,一心忙于打拼,作息不规律,再加上平时三餐不定时,导致贫血症状严重,经常性地出现腰酸背痛。”徐光标说,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这位患者未能及早就医,病情已发展成尿毒症,现在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为什么尿毒症会“盯上”年轻人?徐光标分析,可能因为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熬夜频繁,生活作息严重不规律。“长期熬夜,会使得肾脏的排毒和代谢功能受干扰,体内的代谢废物与毒素含量增加,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紊乱,加重肾脏负担。”。
此外,很多年轻人不爱做饭,经常吃外卖,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或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极大加重了肾脏负担,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相当于每10人中就有1位慢性肾病患者。
“慢性肾病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并非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为尿毒症。”徐光标解释,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一旦病情恶化,终会走向尿毒症这一“不归路”。
尿毒症的发展与日常作息密切相关
20多岁的小刘,两年前入职医院,由于工作经常“三班倒”。最近半年,她感觉自己经常胸闷、头晕恶心,起初以为是上夜班太辛苦,后来检查才发现上压(收缩压)升到200多,肌酐指数也达到400多,最后被确诊为尿毒症。
“尿毒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预警信号,提醒大家要引起重视。”徐光标说,比如,早期、中期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泡沫尿、腰酸乏力、血压升高等,发展到后面,可能会出现脸色灰暗苍白、恶心呕吐、胸闷、皮肤瘙痒、尿量减少等情况,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尿毒症的发展与日常作息密切相关。在徐光标看来,想要预防此类疾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建议大家平时多饮水、不喝浓茶、不酗酒、不憋尿。“长时间喝水太少,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等。”徐光标说,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建议喝水1000到2000毫升。换算下来,大约一次性纸杯的七八杯水。但对于有水肿、肾衰竭等情况的患者,需要遵从医生的指示适量饮水。
饮食方面,生活中要注意清淡、低盐饮食,少吃高糖、高油类食物,避免增加肾脏负担。生活作息方面,尽量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减少感冒,增强体质的同时保持情绪舒缓,可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此外,科学用药也很关键,肾病患者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损害肾脏健康。
保护肾脏,定期健康体检必不可少。“对于健康人群,每年一次全面体检十分必要,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和血压,最好每3个月进行相关检查。”徐光标说,体检时,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尿常规结果。如果发现小便里有蛋白或红细胞,很可能是肾脏受损的信号,千万别掉以轻心,尽快前往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