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学一(10)班 陈书睿
小记者证号 015369
清晨7点的阳光像刚拆开的蜡笔,在华鸿中央公园的屋顶树梢涂抹金边。一走出家门,妈妈的掌心立刻贴过来,像一片会呼吸的暖云,轻轻裹住我的小手。
去天台小学的千步路程,总有歌声在晨风里发芽。《陋室铭》的句子像苔藓,悄悄爬上围墙;转角穿过屋隙洒下的阳光中,《爱莲说》的韵脚突然绽开,惊飞了树上打盹的麻雀。我的运动鞋踩着平平仄仄的节拍,把千步长的小路走成流动的诗笺。
妈妈总说文字会发芽。当朱自清笔下“欣欣然张开了眼”的小草钻出砖缝,当叶圣陶描摹的荷花忽然在路旁水洼里亭亭玉立,我便知道那些在耳畔扎根的句子,正伸出嫩绿的触角叩响世界的门扉。走路的疲劳在听到“出淤泥而不染”时,脚步化作荷叶上滚动的清露,轻盈而快乐。
如今我的铅笔盒总躺着些调皮的种子——“苔痕上阶绿”的孢子,“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胚芽。妈妈掌心的温度依旧在四季流转,只是那些被脚步声夯实的诗行,正从我们相握的指缝间抽出新枝,在朝霞与暮色里,必将长成能遮风挡雨的亭亭如盖。原来所有被母亲牵着手丈量过的光阴,都会在某个转角,变成你与万物对话的语言。那些踏过的千步,早化作年轮里的平仄,每当清风拂过生命的枝丫,便簌簌落下满地的芬芳。
(指导老师 陈笑飞)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如同一枚包着糖衣的文化种子。其价值不仅在于展现童真诗心,更在于为大语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当知识传授变成掌心相握时的温度传递,文化传承便真正实现了血脉相连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