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礼仪塑造品格,以古代智慧培育思维
日期:04-19
黄岩高桥中心小学 陈嘉旖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运用,可以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道德修养。
一、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1.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2.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和灵魂,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通过讲解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方法
1.借助传统文化丰富德育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知识来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把这些视为立功之本、立德之本,这些都值得小学生去熟知和学习。其次,教师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来渗透仁爱孝悌精神,以传统礼仪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另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的方式渗透进取精神,让学生拥有远大、高尚的发展目标。
2.融入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给予学生正向的指导,多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作品,鼓励学生朗诵经典作品内容,发表自己真实的感想和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开展手工制作类德育活动,如在中秋节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中秋节的由来、人文习俗等,开展猜灯谜、吃月饼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了解制作月饼的实际方法,鼓励学生融入创意元素来制作月饼,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中感知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人文内涵,实现传统文化和德育活动的深度融合。
3.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
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通道、墙壁中张贴一些经典诗文、传统节日知识等内容,让学生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其次,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宣传栏中展示一些中华经典古诗词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道德修养。另外,学校可以在大课间时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创意节目,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感知优良传统文化魅力,培育学生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因此,通过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