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关系

日期:04-19
字号:
版面:第02版:师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椒江海门小学 张仙洪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相对于传统“传授式”教学而言,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以下三种关系:

一、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对话教学只有创设了师生间真诚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和渴望,彼此交流思想和学习方法,在心灵沟通中,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作为对话的组织者,要成为对话的促进者,当对话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时,教师就要出面帮助排除,时时刻刻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重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就是教学要面向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使对话达到最大程度的互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很容易关注到他们,然而,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不回答、不交流的被动者。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对话圈外的学生,将他们引入集体的对话中,多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

生生对话的渠道是多样的,有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相互辩驳等等,而分组合作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教师要特别注意分组的方法,改变传统的随机分组或按年龄分组,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如按学生认知水平分配、按学生参与程度分配、按学生知识结构分配、按学生城乡差异分配等等。分组的原则是“组间相同,组内不同”,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但组内成员间要有差异,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特定的任务,教师明确小组目标和奖惩制度。

三、重视师生与文本、与自我的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是围绕核心主题和分主题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先与文本对话,形成各自的看法和认识。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会面”的过程。只有先通过熟读文本,走进文本世界,和作者亲切地“会面”、对话,与文本亲密地接触和交融,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成自己的智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潜心于文本,将课文“内化”,并积极进行“与自我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即个体自主发现、自主体验、自主思考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和精神的升华。课堂上,教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和自我对话,坚持先独立后合作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是对话者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只有明确以上这三方面的对话关系,才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