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赤城小学四(4)班 吴雨萌
小记者证号 031695
每年清明时节,我都会和外婆一起制作青饼,寄托我们的思念。今年,我和外婆再次相约,共同制作这充满情感的传统美食。
外婆先把糯米青放入清水中煮,只见外婆小心翼翼地往锅里撒了一小撮碱,我好奇地问外婆原因,外婆说:“放了碱的青不但不会变黄,而且会更绿。”“哦!”我恍然大悟。外婆又用筷子轻轻搅拌。当糯米青煮熟后,再把糯米粉和剁细的青放进锅里,趁着热锅开始揉粉团,一开始是白绿分明,渐渐地是半白半绿,最后变成了全绿,圆圆的米粉团,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麒麟瓜”,翠艳欲滴,看着就让人嘴馋。
开始做青饼了,外婆先把“麒麟瓜”揉揉搓搓,没一会儿,外婆的额头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轻轻地把“麒麟瓜”扯下一个面剂子,并吩咐我们:“你们不要扯太多,太多了青饼印放不下,太少了青饼印又填不满,图案不能成形。”我用手搓成一个小小的圆球,撒点面粉在粉球上,防止粘在手上,再用手捏住中心,一边捏,一边慢慢地转,使其成为一个“小窝”,然后放入自己喜欢的馅。我放的是豆沙的,最后将粉团放在青饼印里,用手用力按压,印上好看的花纹,敲出粉团即可。
一会儿工夫,整个“麒麟瓜”在我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翠绿欲滴的“绿包子”。接着,我们在蒸笼上垫上粽叶,将一个个“绿包子”整齐地摆放在上面,然后把蒸笼放在土灶上,用大火蒸个20分钟。笼盖一开,芳香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轻轻咬一口,豆沙便从咬破的皮中缓缓流出,再嚼一口,豆沙和外皮完美融合,只剩下甜而不腻、满嘴含香,让人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当我咬下一口青饼,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温暖与庇佑。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们对先辈深深的思念。
(指导老师 蔡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