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赤城小学六(3)班 谢宇辉
小记者证号 035902
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蘸满惊喜与感动。而在这幅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那次“登黄山,天下无山”的难忘旅程。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们便驱车前往黄山。抵达山脚时,晨雾尚未散去,远山如黛,层峦叠嶂似被泼上了一层青墨,曚昽中透着庄严。山峦静默如老者,仿佛在无声地召唤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乘上太平缆车,我的心潮随海拔一同攀升。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幽谷,峭壁如削,云雾在身侧流转,恍若置身仙境。缆车轻摇,怪石奇峰渐次浮现:或如灵猴远眺云海,或似天狗仰首望月,更有仙人执杖指路,姿态万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屏息——每一处景致皆是精心雕琢,却又浑然天成。
缆车行至终点,徒步登山便真正开始。行至半途,一块巨石突兀矗立眼前,这便是“飞来石”。它高约12米,重逾千吨,底部仅以寸许接触山体,仿佛天外陨石悬而未落。石面斑驳嶙峋,裂纹如岁月的笔触,每一道褶皱都藏着千年的风雨故事。仰望它时,手心沁出薄汗,既惊叹其险峻,又折服于自然的伟力。
攀至光明顶,云海之景豁然铺展。雾气翻涌如浪,群峰若隐若现,时而似孤岛浮空,时而如扁舟没入白涛。风起时,云潮奔涌似万马奔腾;风息时,薄纱轻拢山峦,温柔如母亲的手。立于峰巅,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
下山途中,迎客松的身影悄然映入眼帘。它高约10米,根如虬龙盘踞岩缝,枝干斜展似张开臂膀,以千年不变的姿态静候八方来客。松针苍翠,傲霜斗雪;根系遒劲,破石而生。凝视它时,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在心头回响——这何止是一棵树?分明是黄山风骨的化身。
归途渐近,夕阳为群峰镀上金边。回望黄山,云霭缭绕如初,而我的心中已烙下它的魂魄。此行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叩问:自然以奇景示人,亦以坚韧育人。黄山之壮美,教会我敬畏;松石之顽强,赠予我勇气。
若问何时再访?且待少年长成,携一颗更澄明的心,与黄山重逢。(指导老师 裘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