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糖尿病患者小心下肢血管病变

日期:04-13
字号:
版面:第01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台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姚野/讲述 朱珊珊/整理

近来我们血管外科收治了两位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没有好好控制血糖,最终导致了下肢血管“堵车”。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忽视的隐形危险——下肢血管病变。

81岁的王奶奶有20年糖尿病史,剪趾甲时划破皮肤没有当回事。等到家属发现时,整个足背红肿发黑,脚趾已经溃烂。为什么一个小伤口会发展成这样?其实患者当时划伤时根本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典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毒害”了神经末梢,让患者失去了感知疼痛和温度的能力。

更危险的是,高血糖环境会降低身体修复能力。普通人几天就能愈合的小伤口,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能变成细菌的“培养皿”。当患者发现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感染甚至组织坏死。

另一位73岁的李奶奶情况更特殊,她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入院时双足冰凉,足背动脉几乎摸不到搏动,夜间疼得无法入睡。检查发现,她的下肢动脉几乎完全堵塞,血管造影显示血流断崖式中断。这就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带来的双重打击:血糖和血压像两把刀,不断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很多患者不知道,下肢血管“堵车”是有预警信号的。初期可能走200米就腿疼(间歇性跛行),逐渐发展到夜间静息痛,最后连躺着都疼。但很多人要么强忍着,要么当作关节炎治疗,等到足部发黑坏死才来就诊,这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两位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治疗的第一步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进行后续的血管开通等治疗。作为医生,我想给糖友们三个护足锦囊:

建立“足部安检”制度。每天用镜子检查脚底,重点看趾缝、足跟是否有伤口、水泡;穿鞋前倒一倒防止沙粒硌脚;选宽松透气的鞋袜,白色棉袜能帮助及时发现渗液。

学会“血管自查法”。每天摸足背动脉(脚背中部偏内侧),感受搏动强弱变化。发现足部温度明显低于小腿、趾甲增厚变形、汗毛脱落等现象,要立即就医。

控制好“三高”指标。“三高”是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相关患者每年至少做一次下肢动脉彩超。

最后提醒大家,发现足部伤口不要自行涂药,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若48小时内没有好转,或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必须要尽快就医。记住,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小伤口也会引发严重后果。主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就医,才是我们保护血管健康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