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不要叫醒梦游的人

日期:04-13
字号:
版面:第01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怡/文 吴畅/图

深夜寂静的房间,一个身影突然坐起,似睡非睡,开始翻找零食或四处游荡,做一些没有缘由的事……光怪陆离的画面,是否会让你联想到某个恐怖片场景?但其实,这些看似离奇的“午夜剧场”,也可能是梦游在作怪。

什么是梦游?它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可以治愈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尹世平。

梦游是精神疾病吗

最近,12岁的小迪每天半夜都会突然起床,有时在房间走来走去,有时打开冰箱找吃的。父母喊他也不理,嘴里还说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话。但第二天,父母问起昨晚发生的事,他却一脸茫然。

担心小迪有什么健康问题,于是家人赶紧带着他到医院就诊。医生听完家长的描述,结合小迪的情况,表示这些现象既非中邪也非撞鬼,而是大脑在睡眠转换过程中“程序错乱”导致的梦游症。

“梦游,医学上我们也称之为睡行症,是一种发生在睡眠中的复杂行为。”尹世平介绍,梦游大多发生在睡眠前1/3阶段的深睡期,人在意识模糊下做出的一系列异常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入睡后不久突然下床活动,表情茫然、双眼向前凝视,不语不答或可单字应答、执行简单指令。

也有的人会在梦游期间,做出一些相对复杂的行为,例如行走避开障碍物、外出游荡、收拾物品、打扫卫生等,但动作表现得十分笨拙。

你知道吗?梦游也是能被打断的。“很多人梦游着,自己突然就停下了,或是在身边人的帮助下,可以再度入睡。”尹世平说,但这种梦游,发作期间却不容易被唤醒,很多人在次日醒来后,会完全忘记前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那么,梦游是精神疾病吗?对此,尹世平表示,梦游属于“睡眠-觉醒障碍”的一种形式,由于涉及意识的不完全觉醒,以及异常行为等精神行为活动。因此,如果一个人梦游症状发作频繁,那么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发作于睡眠期的精神疾病。

梦游也可能与日常压力有关

虽说,梦游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目前还是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专家表示,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至于成年人发作,则与精神压力、白天过度疲劳、睡眠剥夺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还有的梦游存在有家族聚集性,这可能就与遗传有关了。”尹世平说。

45岁的老杨,前段时间反复出现梦游症状,被家人带到医院就诊。老杨妻子告诉医生,近一周以来,她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发现家里物品被异常移动,衣物、厨房餐具被放在客厅的桌面上,家人问了一圈,都说不知情,查看客厅监控视频才发现,一周有三个晚上,老杨都在半夜偷偷下床,忙碌地“搬运东西”。

面对视频证据,老杨却说自己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也很困惑。“患者的种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梦游症表现,可能与平时过度疲劳、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尹世平说,在医生的建议下,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老杨开始服用治疗药物,同时锁闭卧室门窗,移除一些障碍物,防止意外的发生。再后来,老杨的梦游症状没有再发生。

改善梦游需要消除诱因

“无意识情况下的梦游,存在许多隐性的意外伤害风险,例如碰撞、坠落、造成财产损失等,因此当家人出现类似情况,发现后应当做好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尹世平说,对于伴有复杂行为的梦游情况,很多患者家人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是“鬼神附体”或精神病发作。事实上,梦游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大家一定要正确面对。

对于患者本人来说,改善梦游,首先要消除诱因。比如适当减轻生活中的压力,日常保持轻松心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通宵,同时少饮酒、咖啡,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当梦游症状频繁发作或病情严重时,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精神药物。

对于患者家人来说,日常家里最好移除危险性物品,用厚窗帘遮住玻璃窗,在卧室门上安装门铃或报警器等。当发现患者出现梦游症状时,不要试图叫醒,注意保护好患者,避免发生一些意外伤害。

“平时,家人也可以给予患者多些关心和陪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睡眠习惯,关注患者本人的心理健康,帮助减轻压力,避免梦游情况的发生。”尹世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