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台州晚报

大陈岛有棵相思树

日期:04-07
字号:
版面:第05版:悦读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宝军 文/图

“大陈岛,大陈岛,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宝岛。”这句话是说大陈岛的乡愁,大陈岛的血脉,大陈岛的世代情,世代梦。

在大陈岛,有一棵独特而又多情的相思树,说它多情,是因为它长年在风雨中,痴痴地守望在那里,思念着它远去未归的主人;说它独特,是因为整个大陈岛只有这一棵,且没人知道它是从哪来的树种,是何年何月何时栽的?谁栽的?

独自守望的相思树

当得知大陈岛有这么一棵独特的相思树时,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在上大陈中咀村,避风港的老码头旁,我们见到了这棵长在海岸边悬崖上的相思树。带我们去的上大陈工作处的司机张增说,这棵相思树枝生长的方向向着台湾,寓意着大陈岛与台湾血脉相融,两岸同胞隔海守望,相思无限。

可能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台风吹、海浪打和树龄年长,我们看到的相思树,已经几近干枯了。我问张增,这棵相思树到底有多少年了。他说不知道,于是喊来了村民管小山。树就长在管小山家前。

管小山今年60多岁,他说从记事起,这棵相思树就长在这里。他听父亲讲,1955年随部队支前上岛时,这棵树就在这里,只是那时还是棵小树。管小山说,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没留意这么一棵树,也不知道它叫相思树。只看它长在海岸边,长的叶、开的花与其他树都不太一样。后来树越长越大,树干一直向着海中长,一直伸展到十几米外的海中。当涨潮或涌浪大的时候,树枝树干还会被海水浸泡。

为什么叫相思树?管小山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地人就一直叫这棵树为相思树。张增说,许多人来看过,也查过资料,确定这棵树的品种就是相思树。于是,我们也用手机上网查,对照网上的照片资料,仔细查看树的结构、长势、枝干、树叶、花蕊等,发现这确实是一棵相思树。

奇怪的是,整个大陈岛为什么就这么一棵?真的就这么一棵吗?一般说来,在一个地方,很少有树只有独自一棵的。

我们问了很多人,不管是上大陈还是下大陈,真的没有人发现大陈岛有第二棵相思树。

当年大陈岛迁徙到台湾的许多居民,有的是从福建迁至大陈岛的,难道是他们中有人从福建老家带到大陈岛栽种的?那为什么只有这么一棵呢?

相思树在福建很多,原产于台湾,又称台湾相思树、香丝树、相思仔等,为台湾地区数量最多的乔木,相思树常用来承载人们的相思之情。

据南朝梁武帝《欢闻歌》之二中记载:“南有相思木,含情复同心。”说的是,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康王抢夺了韩凭的妻子。韩凭夫妇因此殉情,康王大怒,将二人分开埋葬。不久,两座坟前各长出一棵树,树越长越大,树枝相拥,树根相抱。这时又有一对雌雄鸳鸯在树上筑巢,形影不离,泣声不止。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爱情,后人将此树称为相思树。

在闽南地区,也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歌词是这样的:“相思树下望台湾,咫尺海峡一水间。峡中多少相思泪,夜夜听见涛声咽。相思树下望台湾,南柯梦魂凭往还。问君几时返故土,问君何日再团圆……”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对于大陈岛中咀村这棵相思树,是哪年栽的,怎么来到大陈岛的,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树龄已长,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

望着这棵独特的相思树,不禁让人想起大陈岛两岸乡情主题馆门口的墙上,刻着台湾诗人余光中那首《乡愁》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深刻地表达了浓郁的乡愁情感,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与热切期盼归乡之情。

一首《乡愁》,是在宝岛的大陈台胞内心对大陈岛的深情告白。守望,成了大陈与宝岛一行无尽的思念诗。

“我失去的是亲人,而1.5万大陈人失去的,却是故乡。”

在大陈岛两岸乡亲主题馆二楼,一进门的墙上,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大陈岛一位特殊的老者,正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从背景看,老人是站在梅花湾的海岸线,那里,正是当年下大陈居民,集中乘船去台湾的地方。

这位老者叫叶荷妹,今年80多岁。说他是大陈岛的特殊人物,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如同这棵独特的相思树,记载着大陈岛所有人的辛酸史,记载着大陈岛的历史沧桑。

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55年。那时,岛上战争阴云密布,1.5万大陈居民迁至台湾,背井离乡的酸楚至今仍是萦绕在台海的一抹乡愁。小小的大陈岛,集纳了一段历史的悲欢离合,读懂这段大陈史,也就理解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

那年叶荷妹只有11岁,去了一趟金清外婆家,当他重新回到大陈岛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自己熟悉的那个岛,突然变得满目疮痍,岛上几乎人畜无存,到处是断垣残壁,遍地荒凉。他不明白,自己就去了一趟外婆家,回来怎么就成了这样,大陈岛怎么会成了一座荒岛呢?

妈妈不见了,爸爸没有了,家里人无影无踪,满岛的父老乡亲也不见踪影。听着大人们的解释,他似懂非懂。但他明白,爸爸妈妈和家里人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至于为什么会在他不在的时候突然都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大陈岛,他不知道,也不懂,但在他的幼小的心里,他只想着亲人们肯定会回来,会回来找他。

后来,等他长大了,懂事了,有人告诉他,他家人和全岛的人,去了台湾,一个离大陈岛很远的海岛。

叶荷妹开始思索,台湾也是个岛,大陈岛也是个岛,为什么全岛的人都要去那个岛,还那么遥远?但他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

当时年幼的叶荷妹,如今已是年迈的老人,又何曾不像当年那棵幼小的相思树苗,如今却成了几近干枯的老树枯木呢?

陌上花开缓缓归

于是,叶荷妹经常站在岸边,久久地看着那个岛的方向。他想,妈妈在海的那头,自己在海的这头,妈妈一定会知道自己站在这里想念她。从此,叶荷妹经常一个人伫立在海岸边,等呀盼呀,这一等,就是漫长的25年。

1980年的一天,毫无思想准备的叶荷妹,突然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是他失散25年的大姐寄来的。从此,长达25年的日思夜盼,终于有了音信。之后,家人终于见面了。

自此,大陈岛与台湾的民间交往逐渐增多,陆续有大陈籍台胞回大陆寻亲。作为大陈岛台属代表,大陈岛台侨联谊会会长陈招德,曾三次去台湾探亲旅游。他介绍说,台湾有36个大陈村,许多大陈籍台胞,现在都踊跃回大陈岛来寻根。

自2015年椒江举办首届“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以来,每年大陈籍台胞参加人数与日俱增。同时,各类故土行、寻根游等活动频繁举办。特别是每年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都会有大陈籍台胞回乡祭祖、访亲。

大陈岛有一个大陈村,而台湾有36个大陈村。大陈岛现在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而在宝岛台湾,大陈岛的后代却有15万多。

大陈岛的乡愁与台湾血肉相连,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遥远相望,无论大陈籍台胞生活在哪里,他们都明白,他们是大陈人,他们是中国人。大陈与台湾之间的历史渊源,血脉之情,有着强大的生命力。1.5万人的血脉乡愁,无论何时,大陈岛永远是温馨的港湾,魂牵的家。

望着这棵已近干枯的相思树,不禁让人心中一阵酸楚。不管它一开始经历了什么,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它就一直在这里,不管风吹浪打,台风肆虐,它都在等呀盼呀。一直到今天,那年从它身边远去的人,在那个远离祖国怀抱的海岛,至今还没有回家,没有归来。今天,它老了,干枯了,在风中摇曳,在雨中低泣,怎能不让人心酸,让人心碎?

山水仍依旧,相思树难温。70年来大陈居民离开大陈岛时的山水秋色依然,这棵相思树也年老树枯,但大陈岛人永远想念着远方的亲人,在宝岛的大陈后代永远记挂着大陈岛这个家,大陈岛是他们的根。同为大陈人,本是同根生,两岸相思树,同根亦同源。

陌上花开缓缓归。相信终有一天,宝岛早晚会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棵独特而多情的相思树,也一定会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再次吐芳,飘向远方……